欧洲爵位,参考作品:《基督山伯爵》
|爵位|英文|说明|
|:-:|:-:|:-:|:-:|
|国王|King||
|王储|Crownprince||
|亲王|Prince||
|大公|Royal Duke||
|公爵|Duke||
|侯爵|Marquis||
|伯爵|Earl||
|子爵|Viscount||
|男爵 |Baron||
|骑士|Knight|-|
贵族爵位都是世袭的,而且只能有一个继承人。长子是法定继承人。只有在贵族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其爵位才能由首先达到继承年龄的直系后代来继承。
大骑士 是军功爵,一般封战斗英雄什么的;勋爵多封对皇室有贡献的人(比如给皇室钱)或者社会名人(比如牛顿),由此可见,有钱就可能得到威尔默勋爵的爵位,但是得不到威尔默公爵
英国和欧洲的情况不太一样,男爵以上(包括男爵)的贵族人数一直较少。尤其是到了近代,大陆国家好像太平天国似的滥封爵位,但英国一直严格控制贵族人数。以致于18,19世纪,一个英国的男爵可能比大陆的公爵还要有钱,因为英国贵族量少质量高。。。18世纪时,法国的贵族是以“万”来计算,英国则是以“百”来计算,哪个更值钱可想而知。
基督教
|爵位|英文|换算|
|:-:|:-:|:-:|:-:|
|教皇|Pope/Pontifex|教会中的最高首领|
|红衣教主|Cardinal|梵蒂冈教廷的内阁成员|
|大主教|Archbishop|又称紫衣主教|
|主教|Bishop|我国有六十多位主教|
|神父|Priest|介于主教与执事之间|
|牧师|Pastor|新教(基督教)中神职|
|修女|Nun|非神职|
大主教 是基督宗教的高阶圣职人员,根据天主教及圣公会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会设有一个总教区,总教区的正权主教则称为总主教;而教省总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通常兼任省属教区主教组成的主教团团长。不过这一职衔在圣秩圣事三阶级的分类上和一般的主教是同等的。
主教的等级通常分为:枢机主教、宗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都主教、教区主教、助理主教、辅理主教、领衔主教和荣休主教十级。
**红衣主教 ** 是天主教枢机主教的俗称。枢机主教是着红衣的。而且枢机主教有投票选教皇的权利,地位崇高。,主教任命需得教皇批准
**主教 ** 是由神父中选出来的, 所以主教本身也是神父
枢机主教是由主教中选出来的, 所以枢机主教本身也是主教, 也是神父
教宗/教皇是由枢机主教中选出来的, 所以教宗本身也是枢机主教也是神父
|称谓|使用教派|特点|
|:-:|:-:|:-:|:-:|
|神父|天主教(Catholicism)|弥撒、婚礼、告解、驱魔|
|牧师|新教(Protestantism)| 可结婚,存在女牧师|
|神甫|东正教(Orthodoxy)|-|
修女(Nun) 是天主教、东正教的女性修行人员,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由于不能结婚,因此相当于佛教的比丘尼。而新教是没有修女的。
修女是基督宗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并非神职人员。正式而言,神职人员三级制度包含:主教、司铎(神父)与执事。
印度种姓(Caste )
|爵位|英文|换算|
|:-:|:-:|:-:|:-:|
|婆罗门|Brahmin |僧侣祭司贵族|
|刹帝利|Kshatriya|军事行政贵族|
|吠舍|Vaisya|普通雅利安人|
|首陀罗|Sudra|被征服的非雅利安土著|
|达利特|Dalit|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
在近代,纳粹错误地将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雅利安人,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一般认为,种姓制度是基于印度教的教义创立的。尽管印度独立以来,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而且在印度,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天生自带刹帝利身份。
- 印度的穆斯林、锡克人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是不实行种姓制度的,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教徒中,但种姓差异甚至种姓歧视依然存在于所有宗教中。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接近两亿。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2%;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锡克教教义源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结合,也比较坚定的反对种姓制度。一位印度穆斯林非常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他说“伊斯兰教没有种姓之分,但印度穆斯林有”。
- 种姓制度是一层一层的压迫体制,阶层之间对立严重。其实不准确,应该是前三等雅利安人压制后面的首陀罗和贱民。
- 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如果你有幸生活在婆罗门家庭中,那么恭喜你,你上完厕所后屁股都有人帮着擦。电影是高种姓的职业,所以在电影看到的多是漂亮的高种姓。皮肤相对白些,长得像白种人。印度也是以白为美的。
-
种姓最初是根据人们的肤色和从事的职业来区分的,肤色较白皙的是上等雅利安人,是高种姓;肤色黝黑的一般是下等人或达罗毗荼人,属于低种姓。祭司、僧侣阶层是婆罗门,国王和武士阶层是刹帝利,商人、手工业者阶层是吠舍,农民以及为上述3个阶层服务的劳动者是首陀罗,从事与粪便、尸体等不洁之物打交道工作的是达利特。然而,这是几千年前的情况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劳动分工愈发细致,人民的迁徙更加频繁,种姓间的通婚也逐渐增多,又产生了成千上万的亚种姓,比如放牧的种姓,酿酒的种姓、榨油的种姓等等。
印度种姓分工
清朝妃子
|等级|说明|
|:-:|:-:|:-:|:-:|
|太后|帝王母亲|
|太妃|先朝嫔御|
|皇后|帝王正室|
|皇贵妃|1人|
|贵妃|2人|
|妃|4人|
|嫔|6人|
|贵人||
|常在||
|答应||
|官女子|-|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清朝后宫的年俸分九等,分别是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皇太后的年俸最高,每年黄金20两、银2000两。皇后银1000两、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处于不同等级的宫妃,年俸的差别很大,这也是历朝都存在的现象.
|等级|说明|
|:-:|:-:|:-:|:-:|
|王爷|重大功勋才封王,自明朝只封皇族|
|郡王|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
|贝勒|第三等爵号|
|贝子|第四等爵号|
|镇国公|第五等爵号|
|辅国公|第六等爵号|
|辅国公|第六等爵号|
|世子|亲王法定继承人|
|福晋|亲王、郡王之妻|
|侧福晋|亲王、郡王侧室|
|庶福晋|亲王、郡王婢妾|
俸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科举制度等级
科举制度等级示意图 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会试
乡试
殿试
举人待遇
考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