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不完美

作者: 周小葵OnRoad | 来源:发表于2016-09-15 21:18 被阅读503次

    距七月初从东京学习返程,眨眼就两个半月了。十月又要继续秋季学习,答应清一老师的文章却一直迟迟没有落笔,很是惭愧。总想写出一篇有新意的学习感受,但构思怎么都不满意,感觉自己不是强迫症,而是强迫癌。数次打开文档,数次又悻悻关闭,憋稿着实让人难受。

    东京夏季学习

    这次在东京学习三天,课程安排很紧凑,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中间只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第一次参加这种国外培训,还是蛮兴奋的。东京寸土寸金,“小原流”总部在南青山有一幢自己的会馆,办公、教室、商品部等等一应俱全。

    位于南青山的小原流会馆

    此次培训是为中国学员开办的集中讲座,共有20人,获得日本小原流总部认证的准教授或以上资格的学员方可参与。北京小原流插花教室在清一老师带队下一行四人前往学习。

    華間集老师、学员一行四人学习留影

          每天,有一位小原流研修院的教授或副教授授课,配备三位助教老师和三位中文翻译。上课流程是先由老师理论授课,详细讲述本节课作品的花型、花材及其特性、插法点位等注意事项,然后示范操作,再由学员各自练习,期间会有助教加以指导,最后由老师集中逐一修改作品,加以点评,并会给较为优秀的作品贴上标签,放至一楼展示厅展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毕竟,参与了这么久的学习,就希望能够获得认可,才会更加有动力。

    研修院老师指导、修改作品 中间男子为小原流五世家元——小原宏贵 优秀作品展示区


    为匠者,善用心

    如果说仅仅谈这三天的东京学习感受,我会觉得远远不够。自2015年冬天开始接触日本花道,几近一年,感知在不断加深与变化。

    记得第一次把插花作品分享给朋友,朋友说略显匠气。台湾作家林清玄也曾说“我对日本人的花艺一向没有好感,因为那被称为花艺的,正好是集匠气与矫作于一炉”。“日本民族,内心紧张,即使面对花,也不能完全释放”,也许这句话可以解释所谓的“匠气”。

    而我不知为什么,却想到了“匠人”这个名词。

    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仿佛出现了“孕妇效应”一般,总是看到有关于“匠人”的点滴:

    林志玲为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代言,她说“如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一定很了不起。只有用时间,纯粹的专注一件事,才是匠心”。

    日本茶道艺术的集大成者——千利休说:“我将这一生,都献给了那碗茶,一生只为精益求精。能让我低头的,只有美丽的事物”。

    在机上杂志无意阅读到介绍日本三味之神的文章,当寿司之神被问及如何看待大众对他的神化,八十多岁的老人诚惶诚恐,他说“自己不过是一手握寿司的职人”。

    “一条”的公众号里推出过很多关于手工艺人的精美视频,国内外的都有,但会发现日本最多,而且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甚至是好几代人,让你看到这世上真的有人穷尽一生,专注于一事。

    学习日式插花,了解花道在日本女性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很多女性一生学习、与花为伴,特别是研修院的教授为我们授课,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她们认真地对待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并赋予草木意义与灵气,这是我最直接接触到的匠人气质。

    ……

    日本可以称得上是“匠人”的代言国家,因为他们做得极致。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开始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二艺术”

    打从学日式花道以来,就感觉有一种传统文化的力量始终缠绕心中,很想写一篇文章《也说匠人》,但自知才疏学浅,了解到的也不过皮毛,对于“匠人精神”的解读也许还很狭隘。但,我确实是从花道开始有兴趣去深入学习一种文化,开始去探寻匠人精神,开始理解“专注”和“美因苛求”。于是,买了很多书回来,边学花道边深入阅读,也是渐入佳境。我也始终相信,“用心,才会不凡”。

    前几日在网上看见茶道、花道、和服、木屐等我们误以为是日本的东西,其实都源自中国。确实如此。大多数网友的评论也较为客观。自古由中国传出,日本却将它们发扬,对古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确实差得不只一点点。上下五千年之瑰宝,汉唐之盛世,所谓“道”、所谓“文化”,我们需要尊重与传承,以匠人之心去专注、去极致。这些,若在岁月长河中渐渐丢弃,真是扼腕痛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式花道的美学与禅意

    朋友看见我分享的插花作品,说她很喜欢这种简洁的美,她认为日式插花讲究的是构图以及插花的过程,而欧式则是大片大片的,略显夸张,相比较而言,日式反而更见审美功力。有时,一枝独放美于满瓶繁花。

    图片拍自李冬君的《落花一瞬》一书

    确实,“美是花的神性,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底色”。想起曾在阅读中记录过“日本花道展示了许多日式美学概念——涩、幽玄、寂、侘”。涩——表达了大自然固有的一种古朴、雅素,那种低调的美丽易被忽略,但平凡中的细腻之美往往能引起深深的感动;幽玄——是指一件艺术品可以激起最深层的心灵震颤,是美丽而敏感的,就仿佛听到音乐的某个片段而思绪抽离;寂——表达的是孤独和从容之美;侘——蕴含简单之美,表达了禅宗的超脱之意。

    图片拍自李冬君的《落花一瞬》一书

    在自然界中本就没有什么是完美的,那我们就遵从它原本的样子,“接纳”是最好的温柔,我们也能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林清玄在《学插花》一文中的描述,从开始觉得日式花艺匠气、矫作,到后来感叹“缺憾有时比圆满更美,真是不可思议”,也不过一念之间。

    那看起来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实只是一种格式,是性格与观点的锤炼,对于学得通达的人,不但仍有极大的创作空间,还能激发出人的潜力。

    插花和禅一样,表面上有最严苛的形式,事实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

    原来插花也是“绝地逢生”的事。凡是绝地逢生就如悬崖断壁上的兰花,或污泥秽地清放的莲花,或是漠漠黄沙里艳红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禅的精神。什么事到了最高、最绝、最惊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禅意了。

    日本老师说,一三五七九是单数,插出来的花叫作‘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于不圆满,才显得有希望;双双对对的插花是‘死花’,因为太满了。我听了好感动,留一些缺憾、有一点理想不能完成、永远留下一丝丝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缺憾有时比圆满更美,真是不可思议。朋友的话使我想起为什么菩萨要留一丝有情在人间,而且一直在苦难的煎熬中游化。菩萨之所以比声闻缘觉更美、更动人,那是他们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于这样的在乎,追求事事圆满倒不是菩萨的志向,菩萨的志向是恒常保持一个有希望的观点,生生不息。

                                                                                                  ——摘自林清玄《学插花》

    至此搁笔,中秋之夜,写下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触,在一个期盼圆满的日子里,以“不圆满也是一种美”来收尾,也挺玄妙的……

    最后,借用同学的手绘图片,祝大家中秋快乐,愿我们一切都美美哒!

    同学的手绘,微信公众号“五月佳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会不完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vb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