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看到《军人遇上死亡与爱情》一文,这是刘亚洲将军所写的《王仁先》的故事。当年读起来很感动,现在重温,感动依然。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云南,那片山川逶迤,历史跌宕的土地。
一直以来,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以为云南是蛮荒之地,瘴气横行,民风彪悍。直到四年前,陪同领导出差云南,相继走访了昆明、楚雄、腾冲、景洪、普洱等地,才感到云南是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那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情万种,似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
最难忘的是我遇到一个人。他是领导的朋友,一个做地产生意的商人,四十七、八的样子,身材不高,但很键硕,在普洱热情接待了我们。初次见面,我发现他动作有些懒散,面带微笑,眼神炯炯,世故中透着精明,淡然中略显傲慢,有种超脱世俗,看透生死,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我当时的第一反应: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果不其然,酒过三巡,知道他曾经是一名老兵。具体说,是当年亲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侦察连长。由于都有当兵的经历,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战争。他给我们讲述起刚上老山时的故事。
当时去前方阵地要路经一片开阔地带,大约五十米左右,没有树木丛林,隐蔽性很差,越军的狙击手时常在这里出没,有好几个人在那里牺牲了。有个老兵告诉他,这的狙击手专打新兵。听了老兵的话,他极度忐忑,赶紧给老兵塞上两包烟,请教为什么?老兵告诉他,双方在前方阵地对峙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总体来说相安无事。时间久了,多少有些“交流”,有时我方人员把香烟、罐头扔一些过去,越军从阵地爬出来捡,我方也不开枪。老山前线极其艰苦,但越军比我们还艰苦,所以他们很“感激”,偶尔也有些回赠,比如巧克力之类的。可能是“老熟人”,彼此都不会下死手,可新兵就另当别论了。最后老兵提醒他,这种“默契”是靠不住的,要活命就机灵点。
出发前的几天,他不洗脸,也不刮胡子,每天干的一件事就是洗衣服,一套新军装洗了搓,搓了洗,特别是红领章和红帽徽,反反复复在石头上蹭来蹭去。我们不解,他告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作旧,穿起来更象老兵的样子。尤其是红领章和帽徽,太扎眼,狙击手一打一个准。我着实佩服他的精明。他见我们听的有兴致,于是讲述了过那片开阔地的情景。他说,来到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光线有些昏暗,他穿着那套作旧的军装,上面敞开两个扣子,嘴里叼着根茅草,斜背着枪,胡子拉碴,一幅老兵油子的模样。他讲,虽然怕的要死,但还是故作镇定,装出悠闲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两只眼睛偷偷地瞄着周边。手里全是汗,内衣湿透了,心提到了嗓子眼,总感觉有枪口瞄着自己。十米、八米、七米,当距离对面还有五米左右的时候,他一个俯冲,像只狡黠的兔子,闪电般的窜进了丛林!他边讲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兴奋地学着兔子的样子。
我们一起笑了起来,不禁为他的精明与智慧喝彩。他有些得意,又给我们讲述了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那是后来,连长看他机灵,让他当了侦察兵。一次,连长命令他和另外一个人去敌人后方抓个“舌头”回来。任务完成很顺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他俩发现被敌人跟踪了。他们在前面跑,敌人在后面追,突然一颗榴弹呼啸而来,他手疾眼快,一个侧翻滚进了旁边的炮弹坑。就在这一瞬间,榴弹炸开了。正当我们为他庆幸的时候,他的笑容突然凝滞了,既而掩面痛哭,泣不成声。我们一时呆住了,不知所措。
酒宴散去,领导告诉我,那次他毫发无损,可是他最好的兄弟牺牲了,连尸体都没找全。听了此话,我顿时有种压抑感,久久不能释怀。
后来,他当上了侦察连长,出色完成了许多侦察任务。再后来,他拒绝了首长的挽留,离开了部队,他没有转业回地方,而是复员去了深圳。再后来,他参与了中国早期的证券和期货交易,鼎盛时期日进斗金。再后来,他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跑遍了香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再后来,他可能疲倦了,又回到了云南这块熟悉的地方,在普洱安定了下来。
相处几天,我发现他很安静,并不像酒桌上那样滔滔不绝,笑料百出。偶尔出去参加些应酬,或和几个朋友打打牌,更多的时候是坐在庭院一棵大菠萝蜜树下的摇椅上,扇着扇子,品着普洱,悠然自得。有时,他也凝视着头顶上的菠萝蜜,眼神略显迷茫和空洞。或许,他在回忆往事!
回到北京,我的思绪久久难以平复,曾写了首《滇南行》,纪念此行和值得纪念的人。
滇南远行,普洱飘香。伴君共飨,思绪无疆。
傣族姑娘,泼水澜沧。滇风古韵,美溢徜徉。
壮士高歌,风起云扬。何须马革,忠骨流芳!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个成功的人,但他绝对算是个有故事的人。没有故事,不成人生。我们记述生活,不仅为了回味,有时也为了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