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晋“二谢”的诗情

东晋“二谢”的诗情

作者: 南阿苏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16:34 被阅读0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于分裂的中国的文化却是非常繁荣,尤其是北方大地主纷纷迁徙到南朝,并带来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及丰富的中国文学,其中谢家叔侄谢灵运和谢眺留下的不朽诗歌对盛唐诗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关于谢灵运。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于是后来的唐代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用了这个典故。

    谢灵运由于官至宰相,不得已把诗写的很复杂,他把看到景观捕捉下来,然后非常隐晦地把他的思想表达进去。谢灵运在政治上开始是不得志的。刘裕后来推翻了东晋,建立刘宋,他出身寒微,必须要用士大夫辅助,因此表面上对谢灵运很宽容,对他很优待,但实际上是受到刘裕的猜忌,郁郁寡欢。

    山水是自然物,对人起作用,需要漫长的过程。他说过“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否?”他特别喜欢自然风光,因为山水是性情所至,其重要性超过衣食。他认为山水里有一种快乐,是无法取代的,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游览四方,甚至还发明了木制登山鞋,被后人称为“谢公屐”。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事难并,其中“赏心”是他创造的。就是细致入微的对景色观察,把所见所感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他对山水感受描摹是前无古人的描写,例如“清晖”,徬晚时候出来的光影效果,荷花、芦苇,人在其中,烦躁喧嚣被排除了。

    谢灵运写山水诗,写周边植物变化,描写动物出来了,语言、山水描画,清新明丽。这是对他心理上一种补偿。

    谢灵运比较脍炙人口的诗有下列四首。

    《过始宁墅》: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初去郡》: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初篁包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他爱好山水,不理政务。领略奇山异水,道险阻,派人做预备工作,出行时一路上砍树声势浩大。他更要遮蔽掩饰他心潮激荡。他诗写得好,但可以从中看到他浮躁不羁。

    谢灵运的风雅诗风与陶渊明的超然物表不同。例如“池塘生春草,圆柳变鸣禽”唤起对生命的共鸣。他一直情绪低落,所以通过诗歌抵御他内心的紧张感。

    、关于谢眺。

    钟嵘《诗品.中品.齐吏部谢眺》:“微伤细密,师在不伦。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往警遒。……善自发诗端,至为后进士子所有”他评价谢眺的诗是”时好时坏,后半部分软绵无力,奇章秀句,擅自发诗端”。例如《游东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和徐都曹出新亭渚》。“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郡内高斋相望答吕法曹》“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啼”。

    谢眺的诗一开始总是先声夺人,例如《和宋记室省中》:“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及”。写的非常细致。

    谢眺《观朝雨》:“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李白对谢眺是非常崇敬的,其《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眺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其中的“飞雨”是从谢眺诗里引来的。

    谢眺《暂使下都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后人也效仿之。例如,殷尧藩《喜雨》:“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谢眺的诗把情和景连在一起。把自己百感交集写进去了。他心里面的东西写进去了,让你感受到心里的酸甜。不仅是景,遣词造句细微处感受到。呈现主客交融。谢眺《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及。”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他们的诗相得益彰。

    谢眺最具盛名的诗是《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水,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王夫之《古诗评选》: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沈约《伤谢眺》:“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萧子显说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最后,谢眺对诗歌韵律声律卓有贡献。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愚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永明体声调变化是没有自觉地认知的,但故意把声调放进去。把永明体提升到了比较高的地位。2五言四句在声调方面明显的与唐代五言绝句没有不同,估计是受到谢眺的诗启发的。

    刘苏南

    2020年6月8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晋“二谢”的诗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vr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