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一点九年级学生就离校了,最后一节课我做了一个调研。让学生们以匿名方式,写小纸条给我。主要是向我提点建议,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普遍反馈说,我平时管的太松了,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平时上课有说话,或睡觉的需要严厉批评。他们还说我检查作业太少,有些不自觉的同学作业完不成。对学生有点放纵,导致有些学生上化学课很散漫。
这是我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把握不好度。去年管的太严,在学生印象中过于苛刻。今年想改变,更为了学生能喜欢自己,一开学就没管那么严,甚至有讨好学生的倾向。结果就越来越不受控制。亏我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后面帮我收拾,才能保证成绩良好。而由于我的管理不当,给班主任也带来了很多的负担,心里深感歉意。
今天在读魏智渊的《高手教师》时,魏老师也强调教师应该是严格的,但严格和粗暴不同。
严格并不意味着一副灭绝师太脸。一个严格的老师,可能言语是温和的,态度是亲切的。严格的本质,是对发展过程的敏感和高效干预。严格的起点是对学生的高期待,期待学生不断地挑战并完成似乎不可能之事。在这种期待下,老师必然要对发展本身进行干预,因为学生往往会畏惧、懈怠或逃避,会被另外的刺激但无价值的活动吸引,会迫于同伴压力转移焦点,因此需要指导、协助、激励,甚至控制、制止、纠正。总而言之,老师要提供必要的反馈,以便使学生不断地回到发展的正道上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包含了指导,也包含了必要的强制,甚至惩罚。
而且学生喜欢严格的老师,因为严格的老师能有效的帮学生获得成就,小到一个概念的掌握,大到整体的学业成就,当然,更包括做人做事方面的修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有抵触,有不满,甚至有时爆发冲突。但最终,这些反而成了关系的营养,成了发展中有意义的部分。
和严格不同的是粗暴,这种现象比较常见。粗暴是一种无理解的控制或反应模式。不理解学生,也不理解知识,但是,通过语言或肢体暴力,可以向学生显示权利,从而迫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例如遵守纪律,或陷入题海。
严格是一种能力,而粗暴是一种态度。前者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而后者,恰恰是对教育的一种无责任感的简化。
而我以前管理学生用的最多的就是粗暴,通过惩罚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而现在我意识到了,粗暴,不走心的管理是不行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但因为能力有限,又变得走了极端,对学生的问题缺少正确及时的指导跟矫正。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不断的向书籍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并不断实践。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做法,使自己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严格教师,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这是一条有意义的路,我要慢慢探索,修炼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