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期间,各种图书打折,看到这本书,其实是略有犹豫的:谁不希望和胜利者站在一起?现在似乎格力的价格算不上很优质了。但转念一想,过往的成功也有可取之处;其次,没准能人弃我取?另外定价59,五折入手,风险也不高,于是痛快下单。
先说结论,30元 + 两小时阅读的投资,可以说的上是一次价值投资,而且不是烟蒂股那种。
作者会计学专业出身;“业财融合”,一般是说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业务财务要融为一体,财务积极参与到业务的价值创造当中,而不只是记账、出凭证、应付审计等 —— 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分析企业的方式,也是在努力实践这一思路,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我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一下吧:
- 制造业的生产形式,决定了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如果无法得到满负荷生产,也就是产能损失,最终导致的就是固定资产无法有效的摊销到更多的产成品当中去,毛利降低;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积极拓展销路,尽量平衡需求;另一方面,就是生产技术的改造,柔性化,或者尽量缩小同一品类、不同型号产品的批次转换的时间;
- 需求无法平衡,如显著的季节性,怎么破?
- 格力是通过经销商的库存来作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缓冲,平衡生产;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额的销售返利用于“控制”经销商的行为,尽量让经销商做好缓冲器这一角色;那么经销商为什么愿意?作者没有多说,但是我理解应该是几方面的共振:格力的高毛利能带来更多的利润,经销商本身就有合作的意愿;几大经销商本身就是格力的前十大股东,格力股票的价格对他们也很重要,或者更加重要;董明珠个人魅力,管理手腕 —— 高毛利是根本,持股是杠杆,最后一个是粘合剂,这个理解随后可以不断观察、验证;
- 没有两个企业能在同一个行业,采用同样的战略定位而成功。美的无法获得品牌溢价带来的高毛利,选择了通过柔性化生产,扩充品类从而平衡产能利用。
因此,财务报表的各种结果,以及各种财务指标,是业务逻辑不同的展现,无法直接比较,而应该去和业务战略去印证,去考察是否符合时代的趋势 —— 前者是过去和现在的统一,后者是现在和未来的统一。
另外,作者还写了其他行业的一些分析,也给我提供了不错的视角;通读下来,我再次想起了布莱恩·亚瑟的《技术的本质》中的论断:经济就是技术的表达,并随着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所以,所谓的第一性原理中的根本假设,或者说“本质”,也就是在这里吧,要考虑所有的制度安排,包括经济制度、管理制度、企业间的协同等,是为了解决、配合什么诉求而发展开来?
- 科技为人,人的需求是什么?这可能是个心理学 * 人口学的分析;
-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满足人的需求的新方式;
- 在新技术之上,长出来了新的组织、新的物种、新的写作方式,新的投资机会。
总体而言,此书的努力值得上3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