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之前未看完的《十三邀》葛兆光的一期,有一句话(大意)颇为深刻,我们只是喜欢熟悉观念的叠加。给我了启发,也给了我自省的又一次机会。自问,当我遇见一本书、一个观点、一个人和一件事时如果我对其反感,反感的是什么,是这个客体,还是由于我没有遇见自己熟悉的东西以及这种叠加的快感。刚巧一个朋友在读冈仓天心的《茶之书》,较为强烈地一味否定了它。我听后并未说出我的真实想法。真实想法是他并未读到书的精华部分,或者是作者没写出他想看到的熟悉的内容而全盘否定了书,自然也包括他对日本知识的缺乏,诸如此类。
我多少觉得这事儿和人是否是老年状态或心态有些关系,或者不提是否老年也罢,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说法。直白的说就是自我,人不宜太把自己的感受、得失、已有观念当回事儿。想起陈嘉映和某领导谈起苏格拉底,我们的固有思维是苏格拉底能我们做什么,但实际上应该是我们为他做点什么。或说读一本书,我一向的做法是读任何一本书前都要告诉自己放下已有的各种观念和成见、偏见,以孩童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进入一本书,否则的话将会收获甚微。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人是老的,无论年纪如何。
接受不同和改变是真正意义的年轻,是内心对世界拥抱的渴望,而不是常去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们宣称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年轻,那不过是个假象,只是人们更愿意相信假象。我对任何的形式没有太多偏见,也尽量不会对热衷参与各种形式活动的人抱有敌意(起码不会说出来),只是对于更深入东西有探索之心。人活一次总要尽力了解一些真相和真理。勇气,也是年轻的指标之一。而造就了各种意义和层面的年轻正是死亡,有死亡,人类活动才有意义,大体上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