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参加亲子活动,总会看到一两个家长推着紧张到身体僵硬的孩子,说:“你赶快叫人啊,老不说话干什么?你要大方一点……”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外向”的人更符合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能说会道、活泼积极的人自然更讨人喜欢。这导致了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觉得内向是个缺陷,千方百计要改变孩子的“性格”。
如果再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改变方法”,其实又十分粗糙。说来说去不过是: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多参加活动、要多叫主动叫人,仿佛只要多锻炼,一切就会好!
我还听到不少家长懊悔地说:“都怪我以前没有带孩子出去见世面,所以他现在才这么孤僻胆小。”
以上想法当然是一种不正确的偏见!
内向从来就不是什么缺点。内向也好、外向也好,说到底很大程度是孩子大脑的天然选择;“多锻炼、多见人”并不会改变多少,反而让敏感的孩子更加紧张。
如果我们毫不思考就吹捧外向、贬低内向,会导致内向孩子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让他们背上“我天生不行”的罪名。
在今天的视频里,我们就来为大家解析“内向究竟是怎么回事”。读懂内向孩子的世界,我们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1.内向不是胆小,而是对一切更敏感
内向孩子的表现的确与外向孩子大不相同。内向的孩子更安静、不太爱说话、适应新环境总是比较慢,常常会表现得紧张和胆小。作为家长,往往很不容易接受这些表现,往往容易要孩子去“改过来”。
但事实是,这一切从来都不是个态度问题、甚至不是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
内向的孩子之所以内向,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更敏感,所以面对新刺激他们的反应会更加激烈。
哈佛大学82岁的科学家杰尔姆·卡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卡根做过的一项经典实验就是让500个4个月大的婴儿经历一些刺激,比如听到气球爆炸、或者闻酒精棉签的味道等等。
仅仅是4个月大的孩子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些挥动胳膊、蹬腿大哭,而有些却不为所动。卡根预测那些反应强烈的孩子更可能成长为安静的少年;而那些平静的孩子却会成为外向的人。
那些反应更激烈的孩子拥有更为敏感的杏仁核。所以即使面对同样的刺激,这些孩子感受到的冲击会更深刻;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戒备状态,去侦查周围的世界,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内向的孩子比较慢热。
进入新环境,他们第一反应肯定不是嘻嘻哈哈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马上去玩。他们需要时间来安抚一下自己的头脑,适应一下所有的刺激。“谋定而后动”是内向孩子与生俱来的选择。
《安静》一书的作者苏珊·凯恩将这种差异归结成:外向者是“回报取向”,内向者则是“安全取向”。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呆愣着,好像是“孤僻、冷漠、反应慢”,但事实上,我们看不到的是,孩子的大脑可忙碌、可积极着呢。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探索着这个世界。
没错,内向者敏感的神经系统的确会让他们慢一点。但同时,这种特点会带来一种巨大的优势:
内向的孩子天生就能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多、看得更仔细;因为得到更多刺激也就意味着得到更多信息。
所以,内向的孩子会更有洞察力和大局观,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更强!
另一位读者留言说: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胆小怕事、反应慢;但观察后,我发现,他做事比一般孩子认真,气质沉稳;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很好。只要是对着喜欢的人或者事,他其实也会很积极、很主动的。他有好几个知心朋友,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并不孤独。
父母如果能跨出对内向的偏见,重新去观察孩子,就会发现“胆小、孤僻、不擅长交际”都只是暂时的表象,只是因为他们的头脑更敏感,自然需要多一点时间去融入。
内向孩子并非不积极,他们只是不符合父母关于“积极”的想象,无法按照父母需要的节奏去行事。不贴标签、接纳孩子的天性,才是培养他们成为杰出而幸福的人的关键。
2.彻底改造VS发展塑造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家长还是很焦虑:
“难道这种慢热和敏感难道不要锻炼锻炼来改变一下?内向总不太好吧。毕竟社会上外向的人更吃得开。”
这种基于爱的担忧非常真实,正如一位读者对我说的那样:
“也不是说内向就不好,但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外向点!”
这种声音其实是在暗示:保持内向的特质就容易失败;只有改变自我,变得外向才能符合社会游戏规则,才能获得成功。这其实是一种来自担忧的错觉。
真实的情况是,人的性格是立体而多面的,是不固定的。内向者完全可以为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这就是哈佛大学布赖恩·利特尔教授提出的自由特质理论。利特尔教授研究得出:一旦一个人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就很可能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去创造最精彩的成果。
美国歌手碧昂丝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巨星。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她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一个喜欢安静、容易害羞的人。是她对音乐的热爱促使她在舞台上超越了“内向”这个局限;她作为内向者的细腻和敏感反而让她的舞台表现更具感染力。
还有乔布斯、奥巴马这些演讲高手都说过自己其实是非常内向的人,除非必要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可见,成功并不是要求当事人生来运气好,生来就拥有符合社会游戏规则的神经系统,也不是他们成功进行了自我改造,而是他们懂得集中所有精力去寻找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
如果我们能看懂这个道理,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具备这样的灵活性,那么我们对“内向”孩子的担忧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培养孩子的重点从来不在于要让他变得外向,而是应该帮助他不断发展自己的特质,努力去找到个人的真正所爱!
其实我们都不难明白:比尔·盖茨无论怎样磨炼自身的社交技能也成不了比尔·克林顿,而比尔·克林顿无论花多少时间在计算机上也变不成比尔·盖茨。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坚持做自己,然后孩子会因为心中的热爱而找到最佳的竞争方式!
作为一名内向孩子的家长,你可以选择不断否定孩子、甚至明示暗示着让孩子否定自己、无视神经系统的差异去追求外向;你也可以鼓励孩子去明白:内向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坚信自己,并花上全部的精力去发展自己。内向者同样就有惊人的天赋,关键是我们要懂得解锁这种力量。
这里只有一念之差,但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可谓是天差地别。祝福所有内向的孩子都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如果觉得本期教育科普视频对你有用,欢迎点赞并转发。欢迎加入读者群,领取各种家庭教养小工具。敬请关注我们——自在读书会——用知识打破偏见,让心灵和大脑发光!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