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道学百问
道教历史 | 37皇帝 “ 执弟子礼 ” 而不愿入仕求禄的高道是

道教历史 | 37皇帝 “ 执弟子礼 ” 而不愿入仕求禄的高道是

作者: 三福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13:59 被阅读0次

王远之,字广德,又名远智,公元530-635年,隋唐著名道士,琅琊(yá)(今山东临沂),后迁徙扬州(今江苏江宁)人。

王远之出身名门官宦世族家庭,自幼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后拜宗道先生臧矜为师,又随陶弘景等学习道教经典及修炼之法,不久隐居深山,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活。

是年,隋炀帝杨广,采取弑父杀兄的手段篡夺了皇位。后于公元611年,亲自率军东征高丽,途中他派近臣迎请王远之。在涿郡临朔宫,隋炀帝为表他的虔恭迎请之心,遂向王远之行弟子之礼,向他请教。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二次巡游江都,一路上声势浩大,千艘大船浩浩荡荡离开洛阳,从大运河南航扬州。巡游队伍奢侈豪华,把沿途人民搅得鸡犬不宁、倾家荡产。

王远之深知杨广弑父杀兄、欺嫂霸妹,而且腐败专横,此次离京必遭大乱。他预知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为人诚信可亲,将来必有“太平天子”之位。其遂北上太原,向李渊“密传符命”。后李渊按照他的符命行事,一步步的得心应手攻入京城,夺得天子之位,建立了唐朝。

唐高祖建国后,不忘符命之恩,遂授予王远之为朝散大夫,赏赐金缕冠和紫丝霞帔,声名震动朝野。王远之不爱世俗荣华,遂辞退而赴茅山继续修炼。

王远之在茅山修炼期间,秦王李世民曾数次前往拜见。数年后,李世民登上皇位,遂派人将王远之迎请至京城,重加俸禄。王远之仍称年老体迈,不愿做官,并坚持要归隐茅山静修。太宗李世民只得依从,遂派人护送回山。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为王远之在茅山修建了太平观,并降圣旨说:“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摒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芨者,其孰能与此乎!”

王远之历三朝而宠不衰,为三帝王讲经谈玄而论道,他的言行举止,处世平淡,为后世的道教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道教历史 | 37皇帝 “ 执弟子礼 ” 而不愿入仕求禄的高道是

    王远之,字广德,又名远智,公元530-635年,隋唐著名道士,琅琊(yá)(今山东临沂),后迁徙扬州(今江苏江宁)...

  • 《寄闻人邦英邦正》 读后感

    文中有一句话:“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最让我印象深刻,这句...

  • 杜娟15日读《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

    杜娟15日读《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

  • 心学驿站:及闻人邦英、邦正18

    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 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

  • 19.寄闻人邦英、邦正

    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 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

  • 给女人节的信

    总想写写感受,今天是女人节,刚才听了课,说的,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我觉得在说完,...

  • 道教知识100问_每天两问(41)

    ★怎样礼叩神明? 一般道教信士或弟子的礼叩姿势为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

  • 【说苑-节选】孝道

    已收藏至文集:国学赏析 孝道 【选文】 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说苑·建本》 【释词...

  • 【2017-7-6】 读《寄闻人邦英、邦正》

    原文 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

  • 《玄门散识》文化卷☯道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道教以求长生不老为重要的修炼目标,为此,历代高道研究出了多种修炼精神和形体的方法。道教的这些求长生的修炼方法,有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教历史 | 37皇帝 “ 执弟子礼 ” 而不愿入仕求禄的高道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br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