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有些人心目中,是令人厌恶的。它比不上春天的明媚和温馨,比不上夏天的热情奔放,比不上秋天的果实累累,它是一派肃杀,了无生机。在冬天,人们在数九隆冬的寒风呼啸中缩了头,止了步,敛了气,不得不蜗居宅家,这大大缩小了人们的物理空间和思维空间。所以,从古至今,鲜有赞美冬天的诗句和华美篇章。
不过,尽管它是如此令人讨厌,却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环。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对于万事万物来说,是其自然规律。这正如人们的一生,有波澜,有起伏,有跌宕,有高歌猛进,也有低沉抑郁。这高歌猛进意气风发,便是春天,这低沉抑郁便是冬天。
正如大自然不能永远的春天,夏天,秋天一般,人的一生也不能始终一帆风顺,爽爽歪歪。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总有在某个阶段,命运会把你放入“冬天”——这个时候,你会愤怒,抑郁,伤心,感奋,哀伤,无助,不是冬天是什么?在这人生的“冬天”里,你会怎么样安全度过呢?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你看冬天,荒野茫茫,寒风低啸,所有的植物都是萎靡凋零,都是惨兮兮的样子。不过,且慢,如果仔细观察,它们其实在蕴蓄着新的生机和力量。它们那副萎靡的形象中,隐隐透露出不屈的坚韧。一个字:忍!在忍耐中等待大地回春的时机。
人也需如此。如果,你在平顺的生活中陷入了“冬天”,那么,也需要忍耐。一忍再忍,并在忍耐中积累非凡的气质拓展宽阔的胸怀。
追过《康熙王朝》电视剧的人,对康熙在其六十大寿时举办的千叟宴应该印象颇深。康熙在宴会开始时,敬了几碗酒,说了一番话,语惊四座,亘古发聩。但见康熙举着大铜碗,里面斟满了浓烈的酒,他豪迈地说:“这第一碗酒要敬给那些所有与我为敌的人。”
此语一出,举座皆惊,人们不禁面面相觑,还有些人心里在打着鼓:历来重大场合,这应该是敬天敬地敬鬼神,但皇帝却敬给那些所有与他为敌的人?这酒还没喝上啊,也没见喝多啊。正在众人迷惑不解之时,就听得康熙说道:“这些与我为敌的人,有鳌拜,我感谢他。谢谢他给了我胸怀和忍耐。”
大家默默品味着他的话,顿时恍然大悟。鳌拜在康熙群临天下时,欺他是一个十二岁的幼童,屡屡大不敬,狂放傲慢,让康熙郁闷之极。郁闷之极的康熙每每被鳌拜所辱,就委屈地跑到后宫见自己的祖母发飙说:“这鳌拜欺人太甚,我要弄死他。”祖母笑着说:“你拉倒吧,先照顾好自己。就你现在这个样,鳌拜不搞死你就算不错了。孙儿呀,凡事得忍,在忍中学会各种斗争的技巧,方能克敌制胜。”于是,康熙记住了祖母的话,一切都忍字当先。待到忍到十六岁那年,终于一击成功,擒获了当朝最大的权奸鳌拜,切切实实掌握了皇权。
康熙所言的敌人中第二个,便是西南边陲的吴三桂。吴三桂那时气焰嚣张,带兵几十万,盘踞云南,并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野心。后来康熙害怕尾大不掉,力主削藩,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终于打败了吴三桂,赢得了空前的胜利,并成就了康熙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谋略。
那第三个敌人便是西部的葛尔丹。为了战胜葛尔丹,康熙甚至亲自下令杀死了自己的女婿,让自己的女儿守了活寡。这是迫不得已的行为,为此康熙多年好还郁感于怀。乃世态炎凉情势所迫,使康熙不得不这样做。但换来了西部的几十年的安宁。
第四个敌人便是在台湾的郑氏集团。康熙用尽各种办法,广罗人才,收复了台湾,使华夏一统,彪炳千秋。
后来史家评论康熙是“名为守成,实为开创。”这种评语,用在康熙身上,确乎实至名归。
当皇帝,一般来说,就人生来说,那真是天天月月年年都应该是春天,可是,康熙却不同,他的春天里,有着极为残酷寒冷的冬天,这冬天,一不小心,就足以让他坠入十八层地狱。那鳌拜,权倾天下,捏死康熙,就如捏死一只蚂蚁。而吴三桂,兵多将广,而吴本身就是马上倥偬一生,完完全全是一个老兵油子。年少的康熙竟然向他宣战并赢得了伟大的胜利,成就其军事思想和军事谋略,这种以对手为磨刀石对自己进行历练,怎么也得感谢吴三桂哈。
收复台湾与打败吴三桂又不同,因为是跨海作战,而清兵当时的短板就是水军弱小,不足以进行大规模地跨海集团作战。但康熙恁是凭借其非凡的智慧、殚精竭虑地布局,予以收复,实现了华夏的一统,名垂千古。
所有这些,都是康熙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和功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为史家所赞,不能不说,康熙确乎应该敬这几个敌人一碗酒,不,敬百碗千碗也不过分。
自然界需要冬天,以便于积蓄力量,人们的一生需要低谷,需要苦难,那也是冬天,也是人们所必需的。只要面临着这样的冬天,不停磨砺自己,于严酷中练就非凡的勇气,坚忍的耐力,宽广的胸怀,旷古的格局,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