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汉武帝一生用兵,到了晚年汉军对匈奴却连吃败仗?

为什么汉武帝一生用兵,到了晚年汉军对匈奴却连吃败仗?

作者: 心动趣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1-05-29 21:21 被阅读0次

    匈奴是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横跨我国北方,从辽东延伸至西域,实力非常强悍,是汉民族早期的主要敌人。

    就疆域、势力范围来说,后世只有隋朝时期强大的突厥帝国,能够与匈奴相比较,其他鲜卑人、契丹人疆域势力远不及匈奴,当然匈奴和突厥相比于征服世界的蒙古帝国自然要弱不少。

    所以从各方面来说,匈奴都值得汉武帝用一生去征服,整个两汉都在与匈奴较量,终于将匈奴彻底打服,这不仅仅是汉武帝一代人的贡献,更有西汉宣帝到东汉和帝的数代帝王的努力。

    任何一个可以威胁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能力让中原王朝吃尽苦头,强盛的大唐王朝,一般说起对手,都会认为是突厥、吐蕃、契丹,但真正把唐朝从巅峰拉下来的却是小小的南诏国,因此对待任何一个对手,都值得像汉武帝一样倾尽全力。

    汉武帝想要一生来征服匈奴,为子孙后代开创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可惜事与愿违,自从霍去病、卫青先后去世后,汉武帝自太初二年到征和三年,先后派出赵破奴、李广利率军与匈奴作战,却胜少败多,最终被匈奴人重新夺取了漠北之地,汉军为什么突然不会跟匈奴人打仗了呢?

    匈奴远遁,战略纵深拉大,难以找到匈奴主力,容易被偷袭

    《孙子兵法》中就讲,作战的距离,与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是成反比的,奔袭距离越远,军队的战斗力就越差,军队消耗和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我国军事历史上,真正能做到长途奔袭的军队,并不多,也只有汉军、唐军、明军,三个朝代的军队完成了这样的壮举,长途奔袭数千里,在远离国土的地方作战,可见远征作战的困难。

    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作战,从来就不怕兵对兵、将对将的正面对阵,出塞作战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敌人,将士们疲于奔命,导致全军士气低沉,等战斗力下降了,敌军出现了,招致惨败。

    汉武帝时代的前期,因为靠近长城的北方草原水草丰茂,适合放牧,冬天没有严寒,匈奴主要部落就分布在这一片的漠南草原、河南地、河西走廊一代,汉军可以说是出门就能找到匈奴人,好狠狠胖揍一顿,当然草原作战的困难也很多,但是都还能够克服。

    但是汉军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率领下,经过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使匈奴单于远遁西域,汉军的边塞以外数千里根本找不到匈奴大军,只有零星的臣服部落,汉军面临着有劲没处使的局面。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征的最远距离是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但是卫青和霍去病漠北之战与匈奴接战的距离都在两千里左右,匈奴单于主力在大漠北缘,左贤王部距代郡两千余里。

    汉武帝后期,李广利率军出征时,匈奴本部的活动区域已经收缩到了贝加尔湖一带,赵破奴、李广利、李陵与匈奴的作战区域大都在浚稽山、余吾水一带,这些距离更远的地方,军队奔袭距离太远,无法找准敌军,使出塞作战的难度直线上升。

    名将的凋零,让汉武帝使用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一位名将,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在汉武帝时期,汉军的作战方式由传统的步兵、战车作战方式,向骑兵作战转化,在这个时期,汉朝非常幸运地出现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军事天才。

    卫青可以结合骑兵战术和汉军传统战法,长途奔袭、大范围迂回,一举扭转汉军对匈奴作战的被动,将匈奴从鼎盛期踹下王座,霍去病更是完美适应骑兵的机动性特点,出其不意、长途作战,摧毁了匈奴人与汉军作战的信心。

    元狩六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突然暴毙,为大汉王朝的军事开拓蒙上了一层阴霾。十年后,元封五年,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失去了两位支撑他开创功业的将星。

    原本卫青在世时,虽然漠北之战后,卫青不再领兵作战,但是他在朝中担任大司马,在很多地方可以提点其他将领,使汉军保持对匈奴的压力,但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就感觉到人才耗尽,帝国未来发展举步维艰。

    因此汉武帝下求贤诏,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是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斥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武帝能够使用的,也只有赵破奴和李广利了,赵破奴曾担任霍去病的军司马,领兵作战的才能还是不错的,但终究无法与天纵英才的卫霍相比,而李广利其人,汉武帝用得就有点随意,从外戚中刮刮乐,刮出个卫青,以为还能刮出第二个,结果是个李广利,他的能力完全是汉武帝用汉军的生命喂出来的。

    汉武

    帝后期使用李广利屡遭败绩,与汉武帝的作战部署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汉武帝使用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领的后遗症,毕竟一个剑手,老使用天下第一的宝剑,突然给你换成一柄锈迹斑斑的铁条,被人收拾教做人,是难免的。

    对李广利的迷之自信,令汉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

    汉武帝迷恋李夫人的床榻,自然要有所表示,因此李夫人一家就鸡犬升天了,汉武帝就沉迷在了对李家人的信任之中,从太初元年开始,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出征大宛,率领六千骑兵和数万汉军出发,刚到郁城,全军就没几个人了。

    第二次汉武帝又征伐六万汉军,由李广利率军出征大宛,全军携带大量的粮草牛马辎重,到达大宛时,仅剩下三万人,所幸最终成功攻破大宛,没有太丢人现眼。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三万出酒泉与匈奴作战,与左贤王战于天山,斩首万余级,汉军被匈奴围困,损失十之七八,得不偿失。

    天汉四年,李广利又率六万骑兵和七万步兵,与匈奴单于主力战于余吾水,李广利被十万匈奴大军,围困十余日,才突围而出,汉军损失惨重。

    李广利这样的战绩和能力,在汉朝历史上,真的是不配领兵作战的,要不是因为跟汉武帝的裙带关系,早被抄家灭门多少次了,卫霍去世后,与李广利同一时期,赵破奴的能力就要突出的多,只是太初二年兵败被匈奴俘虏,于天汉元年逃回,此后并没有获得汉武帝重用。

    河西之战中,赵破奴跟随霍去病出征河西走廊,斩杀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骑将以及王子、王母等三千多人,获封从骠侯。元封三年,楼兰国劫持汉使,赵破奴率军攻破姑师,俘虏楼兰王,灭亡楼兰,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天汉二年,汉朝听闻匈奴内乱,派浚稽将军赵破奴率军两万出朔方进攻左贤王部,结果误中匈奴埋伏,赵破奴与其子赵充国被生俘,两万大军全军覆没,后来赵破奴逃回汉朝,但再也没有受到重用,可能赵破奴不被重用的原因,还有他与卫氏的关系亲厚,巫蛊之祸也被牵连其中,可见一斑。

    如果说赵破奴年龄大了,李陵的才能也是值得培养的,但是汉武帝却没有耐心给予李陵太多的信任和支持,在浚稽山之战中,李陵被俘,主将李广利却享受了一趟公费旅游。

    匈奴人逐渐适应了汉军的骑兵作战,汉军与之作战难度增加

    卫青、霍去病时期,与匈奴作战,总能发挥汉军骑兵出其不意,突袭匈奴软肋的效果,但是到了汉武帝后期,李广利、赵破奴出击匈奴时,匈奴人也学聪明了,将本部民众远迁到北海,只留下主力军队与汉军周旋,这样的战术明显远征千里的汉军吃亏的多。

    其实这种战法非常考验一名将领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将领都能成功确定敌军的位置,实施打击,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在汉朝,甚至历史上都处在高人一筹的位置,就在于他们每次都能长途奔袭,找准对方的位置,给予其沉痛的打击。

    匈奴因为被这二位多次教做人,早已收起了自己的嚣张气焰,开始躲避汉军,汉匈的作战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而汉武帝的战略部署没有及时调整,是其后期连吃败仗的原因,他最后把自己前期的精兵政策完全丢弃,开始了传统的堆人战术,其失败的不冤枉。

    索性汉朝经过前期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能够迅速恢复,此后直到东汉时期,汉军与匈奴作战时,都很少能够找到匈奴主力予以打击,大都是联合西域进行围追堵截,并且利用匈奴内部的分裂才将匈奴彻底击败,如果用汉武帝的战略,恐怕很难做到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汉武帝一生用兵,到了晚年汉军对匈奴却连吃败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eu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