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认为万维钢是个球迷,现在也是。从开始看那本《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开始,他就在书里列举了大量的以足球为代表的各种“案例”,这本也是。
2022年的世界杯,应该是我目前,仅有的一次看“全”的世界杯赛了,因为真的是“有时间”。同时,也给自己在体育方面补了一个“短板”,扫了一个“盲”。
原来,德国队也没传说的那么厉害;
原来,传说中的巴西队没有那么强;
原来,都说法国队很厉害,是真的;
原来,意大利和中国是在一个“梯队”的,都没能力进入世界杯比赛;
原来,C罗好像没有传说中那么受人欢迎;
万万没想到,守门员也可以在大禁区内拿球,大禁区和小禁区有啥区别呢?还是没看懂;
万万没想到,卡塔尔举办世界杯,只是因为“懒得买机票去看世界杯”......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在我看来,又是一本给自己扫盲的一本书,仅看了几页,就想起了那句很绕口的“哲理”:别以为你以为的那个以为,就是你以为的那个以为。这里面,有多少知识,是咱们万万没想到的。
扫盲,开始。
一开始,感觉上,一提到科学,就会联想到物理学,和那广袤无垠的宇宙,也会“顺理成章”的联想到另一个悖论:物理学不存在(源自《三体》)。感觉上是要换一个视角看世界,看问题:用理工科的思维来发现问题的本源。
什么是理工科的思维,说到学理工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种顶着一头方便面造型的发型,又或是白大褂加眼镜男的那种造型。不知大家是否会有同感?
什么是理工科的视角?列举书中的案例,你会为哪一方慷慨解囊?
一个是:马拉维有300万名儿童面临食物短缺;安哥拉2/3的人口,也就是400万人,被迫远离家园。
另一个是:诺奇亚(Rokia)的7岁女孩。她生活在马里,家里很穷,时常挨饿,你的钱会让她生活得更好一点。
结果是第一个,人均捐款1.14美元,第二个是,人均捐款2.38美元。
这是为什么?300万人的贫困还比不上一个7岁女孩吗?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按照斯大林的说法就是: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人就只是统计的数字了。
这也让我联想到咱们希望工程那双“大眼睛”的“威力”,而非是一组组贫困的统计数据。那咱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真实的世界,也就是在什么时候利用数据的统计力量和具象的力量。
当我在需要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与权威性的时候,用数据的统计力量,比如:每年在海边被鱼类攻击致死的数量统计;每年因为雨天在外被闪电击中的数据统计;每年因为少吃健康食物而造成身体健康的数据统计......
当我们需要博取大众关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利用具象的力量,比如:偶像的力量;吸烟导致肺部黑化而致死的画面;一位常年坐在门口期待孩子回家的老人,看见孩子时泪水顺着眼角皱纹,泪水横流的画面......
嗯,在这些万万没想到之中,还有这些可以用的“手法”来提升一下自己的职业视野,有点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