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由最近在读《财富自由之路》,读书会上在封皮上写道:"2019年8月10日前,我决定要用XXXX方式,实现个人财务自由!"
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聊聊个人的投资观。
初入做PE行业的小伙伴们应该对两个概念印象深刻,第一个是XX元/股,另外一个是对应18年XX倍PE(市盈率)。
前者对应着对标的资产的溢价比例,比如说一家公司定向增发股份,每股8元增发1000万股,实际在工商变更的时候,注册资本增加1000万元,余下的7000万元归入公司资本公积,也就是说原有股东和新增股东按照变更后的持股比例,一同享有这多出来的7000万元权益。用简单的人话就是,我花时间经历攒的盘子,想要一起玩的新朋友得多交点保护费。
后者是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对应18年20倍PE”用最简单的解释是,如果这个标的企业每年的经营都和18年一样,投资这家公司大约20年可以回收成本。一般成长性好的公司市盈率倍数会高一些,毕竟大家对其预估,未来所能带来的价值更高。国内A股的平均市盈率随着牛市熊市会有波动,大体在23倍PE左右。
为啥要普及这两个很根本的概念?因为其中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
生活中大家听到的项目往往是这样的,投资奶茶店,半年回本;有的健身房,开业两个月已经回收了成本;房地产项目要高周转,一年半钱就转了一圈。就连银行贷款,估算的现金流也从没见到十年二十年的。
真相在于,优质的可以带来正向现金流的资产是极其稀缺的,如果本身具备较快增值预期,金融市场会给予高溢价价格。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VC行业风险巨大,一旦投出明星企业,就会有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资本增值。优质的创投机构为什么孵化的成功率高?因为可以给所投出的企业赋能,就好像保险公司布局医疗服务、电影宣发渠道投资电影、支付宝布局花呗这般水到渠成。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资源禀赋发挥得并不全面,往往见到都觉得可惜,暗想其实大有可为。我的投资,往往建立在底层资产的构建上,优势在于在投资行业6年多的投资阅历,应用投行的思维,整体操盘一个项目,平衡各个资源方利益,攒出一个利益共同体。
目前,已经构建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房屋包租市场以及二级套利市场上,正在构建餐饮市场的底层资产进程中,任重而道远,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END.
大家好,我是高晓骏,做投资的第六个年头,开始用写作地方式记录成长,希望大家一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