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来。
早在前些年,有所谓专家宣称: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祝“安康”“吉祥”。据说是因为农历五月五乃“毒日”或“恶日”,而且这天,伍子胥沉钱塘江,屈原投汨罗江,是个悲壮日子,是个祭祀节日。此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者众多。然而奇怪的是,从此之后,“端午安康”的祝福竟然流行开来,每年端午节前后都会在微信里刷屏。
端午真的只是“毒日”“恶日”或祭祀节日吗?人们互祝“端午节快乐”真的错了吗?
先来看看唐代的说法。敦煌写卷S.2200《端午相迎书》:“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传自荆楚。”敦煌写卷P.3249《新集吉凶书仪》之《端午相迎书》:“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喜、嘉、良、欢,都是褒义好词,可见端午节是个可以快乐庆祝的好日子。喜逢、同欢,简直就是快乐的同义语。
再来看看宋代的说法。北宋邹浩《端午郊园》诗:“良辰适端午,万事聊一抛。”北宋胡宿《皇后閤端午帖子》其六:“五日永逢佳令节,亿年长奉睿明君。”南宋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其十四:“五月端午令节,艾人苦痛不彻。”宋无名氏《酹江月》词:“仙翁初度,遇端阳佳节,又还两日。”端午(又称五日、端阳)是良辰,是佳节,是令节,如何不乐?
再来看看明代的说法。《启隽类函》卷一冯时可《贺襄王午节启》:“喜逢当午之节。”还是“喜逢”。午节、当午之节,均为端午节的别称。
再来看看清代的说法。《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还是“佳节”。如果不快乐,干吗还请人吃酒席呢?
节日有各种起源传说,遂有各种节目,也有了多重含义,端午节亦不例外。隋唐时期,端午节已经被人们视为良辰佳节,不再是“恶月恶日”,虽然相关的禁忌依然流行,但欢庆的氛围已渐渐占了上风、成了主流。清明除了上坟扫墓,还可踏青郊游,可悲可欣;端午也一样,除了缅怀屈原,还可同欢同庆,而互祝一声“端午节快乐”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顺便复赠一首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见面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