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大半年,重新带学生玩传递节拍的游戏,好久没玩,他们兴趣盎然。
进入第四年,感受节拍的能力很强了,但是每个班级还有一到两个孩子节拍合不住,这学期理出这些名单,重点关注。
大家很轻松地合上节拍,可是游戏过程总会出现传递的东西掉地上,重新捡起后不在音乐节拍里了。
一改以往着急支招的方式,而是问了三个问题:
1.游戏中你的心情怎样?
大家兴奋地举着手期待被叫到,连几个羞涩的孩子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心情。
“很紧张,害怕合不上音乐”
“我担心铃铛到我手上,会掉地上。”
“我很害怕出错。”
“我眼睛一直盯着铃铛到哪个同学手上了。”
“刚刚掉地上,我紧张死了。”
2.万一掉地上了,捡起来后怎么办?
“合着音乐再传下去。”
“等一下。”
“我等到强拍了再传下去”
“我会在自己手上多拍几下”
3.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掉地上呢?
“我的左手张开点,面积大一点,接的住”
“眼睛一直盯着铃铛,看好到哪里了,做好准备”
“拿起放下时,看好同学的手”
当给孩子一个机会,敞开说感受说心情,整个课堂就灵动起来,富有生机。
孩子有机会表达,老师和其他同学静静聆听,那种“我的感觉很重要”的感受棒棒的,加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而且,由大家想出的办法,他们更愿意去执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