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晴 阅读打卡第十天
书目:《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阅读内容:二、自主性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
笔记: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经历至关重要。如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能更多地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独立做事、学习负责人地生活与学习、尝试反思和规范自己,那么,这些早期自主生活的经验就会成为他们自我概念重要的一部分,影响其一生的人格和成就。
反思:就目前而言,老师们正在逐渐改变,注重生活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大家其实都在触动,那就是放手之后孩子可以独立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我们看似信任、貌似放手,但其实从远远不够。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来的,他对自我效能感所下的定义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某个领域有效完成任务、实现某个目标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显示成绩,遇事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需要时能发挥智慧和技能。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畏缩不前,显示失败,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易受惧怕、恐慌和羞涩的干扰,需要时其知识和技能无以发挥。
反思:我们会怕孩子不会,或者不能,或者觉得孩子自己做乱七八糟还不如自己做了又快又好,省得麻烦。就如19年开始改革,让幼儿自主取餐时老师们的顾虑和诸多困难预想一样。如果我们长期不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做事,总是包办代替,或者要求孩子们只能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结果就是孩子们觉得自己不会,不能,形成一种你认为我不会,我不能,不让我自己做我就不会,不能到我认为我不会,我不能的恶性循环中。就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其实就特别想要自己吃饭,可成人往往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自己吃?用手抓脏兮兮的,还啥的到处就是;还比如,孩子看到大人在拖地,他也想拖地,拿着拖把比划。可大人会觉得孩子根本拖不干净,留下的烂摊子还不如自己动手快些......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孩子想做的时候,我们百般阻挠。等孩子们长大了,我们觉得又觉得孩子长大了,该做了,开始要求孩子们做这个,做那个。殊不知,长大后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大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他们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于是,大人开始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懒?究竟谁该对此负su责?
3.教育的目的
儿童是面向未来世界行走的人。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引导幼儿进入当前世界,成就儿童个体的幸福童年,另一方面也同样需要传承历史文化,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教育就是引发幼儿内在的潜能,让幼儿有机会从事适宜的活动,以便更好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并获得新经验。所以,教育的母的不是讲一下成人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强塞给幼儿,而是培养其自发学习的欲望,乐学、会学更重要。
让幼儿将来从容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并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正是我们家庭养育的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