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幸运,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的某个角落,旁听了教授、学知等大咖与几个创业团队零距离、多角度的沟通与碰撞。过程很烧脑,结束后有些头疼,看来这是病,得治,O(∩_∩)O哈哈。
下午2点,一位博士后主持人致辞,简单明了,切入主题,把活动安排及想要达到的效果列出来,提纲挈领。喜欢这种风格,名校的博士,量级果然非同一般,发言短短几分钟就奠定了本场活动的基调,凝结了专注力。之前见过一些硕士、博士,都没有今天这么眼前一亮的讨喜感,突然对博士有了一种向往。人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啊,只为站在高处看风景,或许那种领略可能方知天高地厚。
首先是一位名校教授用PPT给大家展示了商业模式的部分内容。如同产品服务般,定位和定义不同,市场规模及投资价值空间也就不同。大家一直都在讨论商业模式,经济的发展也在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中急速前进。未来社会的改革进步,还是要靠工业技术和产品的发明。即使是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大时代下,最终还是实体工业的创新与发展,互联网是工业生产的辅助工具,拓展的是普及度。在这个背景下,商业模式如何高效率、快速实现定位和定义?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都需要创业者去思考,从客户群体出发,提供独特的价值角度。一定要明确想要做的事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想提供给什么用户,用于解决什么事情......找准产品解决用户群体的痛点问题,吸引潜在市场,一级一级扩大化。例如阿里巴巴,定位是基于互联网的交易服务商,口号是让商业交易变得简单——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句话就讲明了阿里巴巴是做什么的,定位清晰,其实就是越简单越好。做什么的,一句话讲出来就OK,不必大费周章,反而让受众者抓不住重点,传达的效果和接收的效率都不高。
接着由两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下各自的项目情况和遇到的困惑需要专家帮忙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两个案例,教授和团队形成圆桌模式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点评和分析。看着团队负责人在台上演讲,那份专注和激情,自带光环。很是羡慕能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付出全部的精力,以及为解决遇到的问题去寻找答案的过程,这份充实和对未来的向往,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这是年轻人的权利和资本,不要浪费了这段无所畏惧的时光,大胆的去追求,即使布满荆棘,想要实现的欲望也会让你披荆斩棘,凯歌高唱。分享的这两个案例,市场的切入点都很细,记得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想要在大事上取得成就,只需把小事做到精致完美。我们想象不到的太多的事情,可能在被一些创业者当做一种事业去追求,哪怕再小,在被捧起来的那一刻会变得神圣起来。
我们生活所涉猎的方方面面,都是一种一种的商业模式的体现,呈现在我们大众面前的是商品,提升我们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是增值的服务。而这些都被眼光独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看在眼里,放大到时间的格局里,以商业模式的链条实现各方利益者的需求,每一个角落都是一批批的奋斗者挖掘、设计、拼搏得来的,让我们满怀敬畏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