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

作者: 曲亚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9:45 被阅读0次

  齐物与逍遥 ——读《庄子》为什么学生一读到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涉及到庄子思想的文章就说读不懂?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舒服反而觉得心累?为什么中国人在祝福别人是时,常说“长命富贵”?为什么中国文人都有山林情结?……如果要寻求答案,可以读读《庄子》。庄子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思想,虽然不是正统,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到处都有庄子的影子。庄子的思想庞杂,也有许多矛盾之处。主要思想可以归结为齐物论和逍遥观。齐物论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生死一样,没有是非,物我一体。庄子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他认为人和物是一回事,都是气聚而成。人死了,就是气散了,气会变成另外的物。庄子把生和死看成是一回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知北游》)没有是非,今天就有现成的例子。把顺德改成佛山市的一个区,不少人都认为这是胡来(非),那是因为市民只从顺德本位着眼。如果将目光放到全省或全国,就会觉得这种做种法是对的(是),是与非有什么区别呢?前天,中央电视报道黑熊伤人事件,对黑熊是杀还是保护,专家的观点和村民的观点绝然不同,谁是谁非也没有定论。对环境的破坏,无异于自杀。这是我们的共识。庄子认为天地万物与我是共为一体的,他在《大宗师》里说:“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始终,不知端倪。”把人从拘束的形体中解放出来,真正与宇宙同体。当人把对死生的观察点从个体移到超越个体的另外一个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时,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也就是说,当人把个体与整体结合在一起时,人就超越了对死的恐惧,是非没有了,物我的界限也就没有了,人类从另一个层面上获得了自由,这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在《逍遥游》、《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中,庄子提出,要达到彻底的逍遥,就要做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将功名去掉,一点也没有挂念,悠然自适的生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就是要过天然的生活,自任自适如不系之舟漂流于人生的大海上,在可悲的命运中愉快地渡过去。这就是逍遥了,这就是解放自己了。当一个人理性地把自己和一个永恒的、无所不包的宇宙结合在一起时,个人的存在也就是一种无限。这样,胸襟就会变得宽广,人生的得失祸福、穷达贫富无足萦怀。世俗纷扰没有了,只有内心的宁静。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所要求的不过是鹪鹩和偃鼠一样的生活而已,只要摆脱了世俗观念和事务困扰,人就逍遥了。清静无为,清虚寡欲,不以外物为思想的对象,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就达到了“至人”的境界。就可以逍遥了。庄子的思想是承老子而来,他的理想是追求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读《庄子》也不失为认识世界的另一法门。

相关文章

  • 知北游结束后的返回

    知北游的结束,让我感觉到了快乐,以及伤心。短暂的九天知北游,让我感觉到了高峰体验的快乐,在知北游中,让站...

  • 知北游

    一 梁良终于下定决心,他要一个人去西藏。 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突兀的想法,它很早就在梁良的脑子里孵化了。 梁良在课堂...

  • 知北游

    马将军玲者,奇才也。满腹经纶,遇机而用之。此人无道不通,古之飞将军李广,大将军卫青,以及霍去病,全然在肚中。 ...

  • 知北游

    飞扬 飞扬 光阴似箭 莫问昔日为谁飞扬 一醉抬头梦回 只剩下三千弱水流淌 飞扬 飞扬 岁月挽留了你 你却把岁月遗忘...

  • 知北游

    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技能是你刚开始很不会,经过自己努力以后,达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成就的? 我细数了自己...

  • 知北游

    知北游,新雪不知愁,未落先白头。 孤帆过山流,一树衣袖,两岸银稠。 浊酒不解清粥,因风扶柳。 且归去,抽刀断水,江...

  • 知北游

    《知北游》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

  • 知北游

    齐物与逍遥 ——读《庄子》为什么学生一读到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涉及到庄子思想的文章就说读不懂?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富...

  • 知北游

    之前,有朋友问: 道、德、仁、义、礼如何排列? 翻查了『庄子』找到"知北游"这段话,来跟大家分享。 知北游~「失道...

  • 知北游 草原游

    在去草原前,我们又上了课,我感到挺兴奋的。在上吟诵课时我上得挺认真的,但在上古文课时,不知怎的,越上越想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北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ib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