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节后第一天工作,回味假期,感觉过年比工作更累,反而更向往工作日。今天分享两本书:《文明之光》第三册、《人生的84000种可能》,前者通读,后者泛读。
节前读完的《文明之光》,一共三册,前两册的读书笔记已分享过,点击本文文底的图片可直接阅读,关于作者吴军以及这套书的推荐,已如前所述,不再多说。另一本《人生的84000种可能》是新东方讲师艾力的作品,励志类,推荐快速泛读,它主要讲的是作者极度自律的生活,包括了他自创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提供一种生活参考。
关于《文明之光》第三册,这套书前两册的视野是空前的恢宏,第三册的格局更让人感觉自身的渺小,乃至人类和地球的渺小。第三册从第十七章开始,到二十四章结束:前面讲音乐、绘画、金融,中间讲计算时代、硅谷奇迹、互联网时代,最后两章讲宇宙之谜(上帝的粒子)、地球极限(增长的极限),真正印象深刻并引起深思的是最后这两章。建议重点阅读这两章,读完之后,也许就会为自身的愚昧和所为感到羞愧,会刷新自己的认知。
书中第二十三章主要讲了宇宙的起源与终结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从宏观宇宙和微观粒子的角度,剖析了宇宙真相和生命奥秘,这当然是假说,是依据现观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规律提出的一种假说,也是对现有理论寻找一个解释。想想宇宙的诡秘,生命的奇妙,“造物者”的谜会不会被揭开?宇宙粒子为什么会产生,如何产生了原子,如何衍变成了现在丰富多样的有机生物?生命又为什么会有意识、有思想,就像梦一样,像一个谜。
如果往前追溯,宇宙混沌,人类定义的“混沌”一词就是衍变了世间万象的“无”。这与王阳明的“心学”似乎不谋而合,人类(兴许其他动物也有)定义了一些元概念,接着又定义了一些无需证明的定律,在此基础上,不断推演,演变出一切。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你很想知道生命最初是怎么想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认识了这个世界,不是很奇怪吗?
也许宇宙和生命就像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蛇,我们的祖先觉得太无聊了,就说:“我们来玩游戏吧”,啪啪啪,制定了规则,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最初是怎么制定的规则的了,又拼命回想,规则是可以回想起来的,关键是“怎么想出来要制定规则的”,又懵逼了。有人去问佛:“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佛说:“世事无常。”佛的意思是,“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第二十四章讲的是对未来地球生存的忧虑,讲的是科技发展的正邪,它可以毁灭地球,也能建立新秩序、新平衡。就如核反应原理可以制造核武器毁灭世界,也可以建造核电站造福人类。关于此,作者有一个观点,假如地球的生命是一年,人类的寿命相当于这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半个小时,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婴儿的破坏力是很大的,但随着婴儿慢慢长大,会越来越理性,慢慢会学会如何与自然相处,所以不必悲观。
作者还举了一些例子,来佐证人类利用科技的力量如何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问题,比如,以色列国家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创造出了农业上蔬菜王国的奇迹。也许,人类在不久的将来的某项大发现,一下就解决了现在的问题,可能性也有的。
At 2017.02.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