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科学科研指南|1. 引言

社会科学科研指南|1. 引言

作者: 知幻_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17:33 被阅读0次

    1.1 求知的四种方法

    A 宗教

    B 权威

    例如,生病时会相信医生,而不是司机。

    权威并不总是正确的:权威(专家、书本等)的知识大多是通过科学研究得来的,但是科学得来的只是也只是暂时的真理。

    C 逻辑

    是在给定条件下,对现象的一种推理、推测,如果与经验世界一致,那么就给出了一个暂时的真理,是一种【理论】。

    D 科学

    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途径包括逻辑推理【理论】,也包括数据或实证观察(aka实证科学)。

    科学创建的知识也只是暂时的真理,因为随时会出现新的逻辑(理论),或者新的数据推翻了以前的逻辑(理论)。

    认识论=求知的科学,本书中描述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

    方法论=如何找出真理的科学,本书中讨论的方法论是科学研究设计的方法论。

    1.2 看待现实的三种观点

    A 前现代观点 premodern view

    相信只有一个现实,且该现实独立于主观经验或阐释。

    对于玫瑰这样一种【现象】,玫瑰的美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类似“玫瑰很丑”这样的【主观经验】是脱离现实的——现实完全独立于经验

    B 现代观点 modern view

    既存在客观现实,也存在对该现实的主观经验的多样性。

    对于玫瑰这样一种【现象】,它可能被认为是美丽的、多刺的或丑陋的,这依赖于感知者的【主观经验】——主观经验的多样性
    而无论人们的主观经验如何,我们也都可以接受“玫瑰并不漂亮”这样一种可能的【客观现实】——现实的客观存在性

    C 后现代观点 postmodern view

    相信现实完全与经验有关.

    对于玫瑰这样一种【现象】,并不存在客观的“玫瑰的美丽”,美丽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概念,有意义的知识对花的【主观经验、想法和诠释】——现实完全与经验有关

    总结来说,对于现实,前现代观点只是接受了一个现实,个人的经验无关紧要,也不会改变现实;现代观点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现实,但人们对这一客观现实有着不同的主观认知,因此客观现实和主观认知能够并存;后现代观点则认为不存在客观现实,只存在对现实的印象或主观经验,这些现象和经验被认为是现实或真理。

    本书所讨论的科学方法,是基于现代观点的:

    • 社会现象本身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反应性等特征,社会科学想要认识的对象往往是有意识的、对研究者的观察是有反应的(这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较大的区别),社会科学研究很可能会改变其研究对象,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新的研究对象。=> 前现代观点不适合

    • 但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不可知的,只要社会科学研究符合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即研究人员之间存在共识或产生的知识具有普遍性的依据,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有达成一致的途径,社科研究同样可以达到如子可研究具有的客观性标准。=> 后现代观点不适合

    Note. 主体间性

    A·莱西在《哲学辞典》中将“主体间性”定义为:“一个事物是主体间的,如果对于它有达于一致的途径,纵使这途径不可能独立于人类意识。……主体间性通常是与主观性而不是客观性相对比,它可以包括在客观性的范围中。”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一个多么温暖的概念555)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近代哲学在肯定意识的独立性和主体性的同时,也触发了由群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变,最后主体性哲学把主体看作是原子式的孤立个体。胡塞尔认为主体性是指个体性,主体间性是指群体性,主体间性应当取代主体性。自我的存在方式是社会性的,即社会性存在的个体性。主体间性既包含着社会性,也包含着个体性。主体间性既否定原子式的孤立个体观念,也反对社会性对个体性的吞没。
    • 主体间性强调的是个性的共在:主体间性又译为交互主体性,它反映了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主体既是以主体间的方式存在,其本质又是个体性的,主体间性就是个性间的共在。海德格尔指出:“由于这种有共同性的在世之故,世界向来已经总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
    • 两种共在(个体被群体吞没的共在&个体间仍然存在自由关系的共在):海德格尔认为有两种共在,一种是处于沉沦状态的异化的共在,这种存在状态是个体被群体吞没;另一种是超越性的本真的共在,个体与其他个体间存在着自由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主体间性并不是反主体性,反个性的,而是对主体性的重新确认和超越,是个性的普遍化和应然的存在方式。
    • 回到社会科学来说,(我的理解)正是因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概念、理论是主体间的,社会科学才可以被称为“科学”,具有客观性。

    1.3 规范科学范式

    诠释理论、寻找事实、将事实与理论匹配构成了科学的基本范式,aka规范科学normative science范式。

    不同的范式基于不同的对现实的假设,而规范科学范式基于看待现实的现代观点。

    规范科学范式决定了分析问题时,课题、理论、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如果现有方法和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现象,那么就会出现新的理论或方法,并可能开启新范式。

    但是,尽管范式提供了标准,也可能限制我们发现新的理论、发展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科学科研指南|1. 引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mc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