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都是考试党(CPA CFA 考研 司法公务员等)
考研成绩不理想就怀疑人生?看完古代读书人的考场遭遇你可能会笑出声

考研成绩不理想就怀疑人生?看完古代读书人的考场遭遇你可能会笑出声

作者: 奔三的狮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1-20 23:52 被阅读0次

    一年一度考研已经落下帷幕,考研成绩也即将公布。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人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迷失方向甚至怀疑人生。

    对于参加过两次考研的我来说,其中滋味没人比我更懂。

    小考、中考、高考、考研……

    回想求学生涯,学习的过程似乎就是被考试折磨的过程。

    然而,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自从公元606年隋朝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之后,千百年来的中国读书人一直没有逃出被考试折磨的宿命。

    那么,古代读书人是如何面对考场失意的呢?

    01


    晚唐诗人罗隐的故事就极具代表性。

    “十二三年就试期”,从27岁一直考到40岁,悲催的罗隐考到头发都白了也没有考中梦寐以求的进士。

    考不上进士就当不了官,当不了官也就实现不了“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

    罗隐为后人所熟知的,除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些只有半句走红的名言外,还有他一贯的毒舌作风。

    据说罗隐年轻时赴京赶考,路过钟陵(今江西进贤)时候结识了一个才貌俱佳的歌妓云英。

    罗隐与其相谈甚欢,相互还留了名片,并且约定来年考中进士后再来相见。

    谁知考场一入深似海,从此罗隐是路人。

    十余年后,当罗隐从京城垂头丧气地回来时,再过钟陵,又见故人。

    云英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落魄书生:

    “哎呦,这不是罗秀才吗?”

    “正是罗某。”

    “十几年过去了你怎么还是布衣?”一句话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我是布衣不假,你不也还是个歌妓吗?”话音未落,笑声又起。

    当云英被这一句话憋得差点喘不过来气的时候,罗隐突感诗兴大发,随即写下了他诗歌生涯的巅峰之作: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写完之后罗隐还觉得不过瘾,随即又给这首诗取了个题目:《赠妓云英》

    后人普遍认为,诗题中的“赠”字更加耐人寻味。

    02

    当罗隐写完《赠妓云英》心里正在暗爽的时候,另一位来自山东的考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他就是黄巢。

    黄巢是个文武双全的富二代。当同龄人还在上树抓鸟、下河摸虾的时候,八岁的黄巢就写下了著名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如此诗才称其为“神童”也不为过。

    然而,似乎所有的神童心理素质都不太好,一上考场就紧张,一紧张就把老师划的重点忘得精光。

    所以黄巢和罗隐一样,屡试不第,从未笑傲考场。

    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升职加薪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又一次落榜的黄巢不禁仰天长叹: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据说,张艺谋就是读了这首《不第后赋菊》才决定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周杰伦的“菊花残,满地伤”也因此传遍大街小巷。

    然而,彼时的黄巢似乎并没有多少心情欣赏他的菊花,对科考的最后一点耐心已经消耗殆尽。

    他把自己的名落孙山归咎于是朝廷的腐败和时代的不幸。

    他要改变,他要抗争,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于是,写下《不第后赋菊》第二年,黄巢跟随老乡王仙芝举旗造反,将笔换成了剑,决心打碎李唐王朝的瓶瓶罐罐。

    十年后,黄巢的军队被官军打得七零八落。

    大势已去的黄巢在泰山上回顾自己的一生,想到当年自己名落孙山奋起抗争场景时,他对着自画像写下最后一首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有人从“铁衣著尽著僧衣”这句诗中得到启发,认为黄巢没有战死而是出家隐居。

    黄巢是否出家尚不能肯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黄巢的故事启发了三百年后他的另一位山东老乡——宋江。

    在发配江州的途中,这位带头大哥用一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吹响了梁山集结号,改变的自己和一众兄弟的命运。

    03

    宋江的命运还和他同时期的另外一位考生有着特殊的联系。

    这又是一位倒霉书生,31岁才考上举人,并且连考多年都没有考中进士。

    要知道在平均寿命只有37岁的宋代,30多岁意味着你基本可以回家养老了。

    可我们这位书生似乎并不打算放弃。

    在别人都劝他丢掉幻想的时候他都会鼓励自己坚强,每次落榜他都会旁若无人地高唱“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在一个雨后初晴、风和日丽的午后,书生外出散心来到了郊外,一边看人放风筝一边嘀咕着“之乎者也”。

    这时,平日里一群看他不惯的轻薄子弟决定戏弄他一番。他们找来笔墨,在一只风筝上画下了书生的画像,抽象的画风和书生勉强的容貌相得益彰。

    画完之后他们便嬉笑着把风筝放上了天,一边扯着线一边对着风筝喊:

    “还想考进士,你咋不上天?”

    笑声吸引了书生。搞清楚状况后的书生一没有生气二没有掏出板砖,而是大笑三声之后走向了那群中二青年:

    “这像是你们画的?”

    “是又怎样?”

    “好是好,不过还缺少点东西。”

    “缺什么?”中二青年现在变成了丈二和尚。

    “还缺一首题词。”

    说着,书生将风筝收回,拿起笔来不假思索地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完之后,书生又大笑了三声。高唱着“我和我最后的倔强”,留下身后人群在风中绝望……

    据说,书生写完这首词后顿觉考神附体,第二年就中了进士,随后就入朝为官、平步青云、成功逆袭。

    这个书生就是宋徽宗时期重要人物、户部尚书侯蒙。学者考证,《水浒传》中招安宋江、令梁山好汉征方腊的计策正是出自于侯蒙。

    真是无巧不成书。

    04

    相比于上面这几位的自信和豪迈,下面这位仁兄可就没这么洒脱了。

    他就是常建。

    对,就是那位写过“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常建。

    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给人的感觉是如此地恬淡幽静。

    可是谁能想到,当年考试没考好的常建竟然连家都不敢回,一点也不淡定。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这首《落第长安》记录了常建当年名落孙山时复杂的心理状态。

    委屈的常建感觉自己好像被时代抛弃了,既没有逗留京城的理由,更没有回家的勇气。

    异常自卑的他经常在噩梦中醒来,他不敢回家,他害怕自己回到村口时连认识自己的花花鸟鸟都会嘲笑他。

    最后,思来想去的常建还是决定留在长安,好好复习准备二战。

    幸运的是,常建在第二次科考中一举中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假如当年常建没有“且向长安度一春”的话,历史上可能就少了一位著名的诗人,我们也就读不到包括《题破山寺后禅院》在内的57首优秀的作品了。

    05

    我特别喜欢收集诗人们落榜时候写的诗词,因为我确信,和他们那些写给皇帝的长篇大论相比,这些诗词肯定是出自真情实感。

    我之所以喜欢这些诗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经历和他们特别相像。

    我第一次考研就没有发挥好,考试成绩惨不忍睹。

    当时正是寒冬,走出考场就知道败局已定,我的心比北方老家河里的冰还要冷。

    那年冬天我第一次读到常建的《落第长安》,“恐逢故里莺花笑”是我最真实的心里写照。

    当我读到“且向长安度一春”的时候,瞬间决定把常建当作自己的知音。

    考研二战时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见到学弟学妹,最怕听他们说:

    “学长,你怎么还在这?!”

    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内心都异常平静,因为我都会想起罗隐面对云英时候的情形。

    第二年,“侯蒙”附体的我如愿以偿地考入理想的学校。

    记得当时得知考试分数时候的我正在南京游玩,在夫子庙狂吃三碗鸭血粉丝汤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发了蛰居一年的第一条朋友圈: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转眼间已经过去五年了,我估计这事我还能再吹五年。


    图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研成绩不理想就怀疑人生?看完古代读书人的考场遭遇你可能会笑出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ms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