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山

杨连山,男,汉族,一九六二年六月(农历)初三生,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1981年7月社旗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在社旗县李店乡中任历史教师,1985年至1992年在社旗县城关镇三初中任语文教师,1992年调入南阳市第十四中学校任语文教师。1987年取得南阳教育学院中文大专文凭(函授),2004年取得河南省教育学院中文本科文凭(自学)。2001年评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1982年6月到湖北谷城参加南阳地区中招考试地理学科拟题工作,经过10天的努力,完成了拟题任务,然后到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游览。1983年9月被聘为社旗县教育局教研室历史学科中心教研员,被聘为《初中历史检测与训练》编委。
1986年9月杨连山在任教的班里成立了读写小组,每学期让学生背25篇名家名篇,摘抄两本读书笔记。在作文练习方面进行了改进,采取日写一篇的训练形式,每天确立一个栏目,如周一是心灵感悟;周二是校园写真。只确定栏目,不确定标题,扩大了学生写作的题材范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变枯燥的课堂命题作文为课余日记体自由练习。初中三年背诵了150篇优秀文章,摘抄了12本读书笔记。有21篇学生优秀习作在作文指导报、南阳晚报等报刊上发表,14篇学生作文荣获作文竞赛奖。
杨连山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1995年秋期,他任教的九二班学生马小科学习基础好,接受知识快,就因利势导进行个别辅导,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实行超前教育,在1996年南阳市一中举行的少年班考试中,马小科考取了南阳市第一名。
2004年9月,杨连山尝试把音乐欣赏运用到语文课堂,把音乐欣赏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审美能力。在讲古诗文时,播放配乐古诗文朗诵,写作文或自习课上播放流行歌曲。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欣赏音乐。这样做后大幅度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1998年编印了南阳市十四中学校校刊《雏鹰》;2000年被聘为《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的编委,参与编写了《初中语文板书设计艺术》,此书在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教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1年至2004年编印了十四中校报《文网》,并把《文网》发表的优秀文章结集为《文网荟萃》一书出版;2007年至2017年编印了校报《琢玉》,出版了《琢玉》合订本;2013年至2018年编印了《14中校志》、《文海拾贝》、《心有灵犀》和《杏林花满枝》等五本书,策划参与出版了十四中学校六年级学生何嘉诚的作文集《小荷尖尖》。
从1992年开始藏书,以毛著红宝书为专题,藏有三万六千多册毛著、红宝书、连环画,兼藏文革资料、南阳乡邦文献、建国后的各类政治书籍等。酷嗜红楼梦,用五年时间阅读批注了红楼梦,感想写了21册。
2009年元月,杨连山淘书的时候,在南阳一个卖旧书人家里购买了14 份1951年邓小平、贺龙签发的二野南阳籍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和三百多份南阳籍老军人证存根。然后杨连山利用节假日,到原南阳县周边村庄寻访十四位烈士的情况,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行程二万余公里。2009 年8月4日《南阳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手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南阳日报》、《大河报》、南阳电视台、南阳党教台、腾讯网、《河南电视台》一套、情感密码、《河南日报》、《东方今报》、《大河报》、《天中日报》、《教育时报》、《河南法制报》、中央电台等数千多家媒体相继进行了数十万篇次的报道。
2012 年4 月,杨连山参加了卧龙区文明办学文明知礼仪宣讲团,深入到社区、机关、学校、乡村,举办了百余场道德讲堂,讲述烈士们为国捐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故事,介绍烈士的基本情况,发动热心人士共同努力为这些烈士找家。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和网友也纷纷打电话、写信,发博客提供线索进行寻找。
到2018年,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已经找到了南阳籍张文武、齐华针、单华荣、赵明山、丁炳福、王青生六位烈士的亲人。目前尚有 8 位烈士的亲人还无法找到。杨连山会继续在节假日到南阳周边乡村调查,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朋友圈、微信等各种传媒进行寻访,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没有回家,寻亲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2016年杨连山把寻找烈士亲人过程的日记,整理成《永远的谷子地》一书,17万字的原生态实录,拷问了烈士们生命的终极意义。《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数十篇文章发表在《河南文史资料》、《贵州红楼》、《南都晨报》等报刊上。2009年11月获南阳第一届读书月读书人物称号,2014年1月获河南好人称号,2014年5月获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获南阳第八届读书月金牌推广人称号。2018年5月获得南阳市十佳最美家庭称号。
X���$-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