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bdfe9f4294a638d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e40ce791cb3c1a6a.jpg)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戏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又自组戏班巡演于大江南北,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不为过。流传于世的戏曲传奇作品有十数种,以《风筝误》、《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意中缘》、《怜香伴》、《凰求凤》、《玉搔头》、《巧团圆》、《慎鸾交》最著名,合称《笠翁十种曲》,清康熙初即有刊本行世。其中《风筝误》更是300多年来长演不衰,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民国时期还被梅兰芳改编成京剧《凤还巢》,风靡一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384aa926f11950b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6a60f78908127970.jpg)
谨将《风筝误》剧情概述如下,供初读李渔作品者参阅:
主人公韩世勳早年丧父,赖父友戚补臣抚养成人,与补臣之子友先同在书馆读书。世勳人品俊逸,才华出众,友先却是个伧俗顽劣的纨绔子弟。两人虽然一俊一丑,倒也相安无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8493c3714e944ac1.jpg)
戚家近邻有詹烈侯府邸。詹有梅、柳二妾,各生一女。二夫人梅氏生长女爱娟,貌陋而性顽;三夫人生次女淑娟,聪颖美貌而又端庄。因二妾终年吵闹不休,所以詹烈侯在离家出任四川招讨使时,将家宅用高墙隔开。分东、西两院,梅、柳二妾各居一院,互不往来。詹烈侯临行前又将二女婚事托付于戚补臣。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de26d366c4629cdf.jpg)
时近清明,春光烂漫。戚友先以放风筝取乐,风筝上却有韩世勳的题诗。忽然风筝断了线,飘墮于詹府的西院。柳氏见风筝上的题诗清新可喜,就叫淑娟和了一首,续在风筝的原诗之后。风筝被戚家仆人讨回,韩生见了淑娟的和诗,惊喜不已。经过打听,他估计这和诗出于才高貌美的詹二小姐之手,并玩味出诗中有无限情意,于是在风筝上又写了一首诗,表明了求婚的意图。不料这次风筝放出后,却偏偏落入东院,为爱娟所得。大小姐爱娟这时正待嫁若渴,他误以为风筝上的诗乃戚生所题,就在奶娘策划下,假冒二小姐名义私约戚生来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28fffb3ead57bec1.jpg)
当天夜间,星月无光,韩生假冒戚生摸黑赴约。在奶娘带引下潜行到爱娟闺房。屋内也是黑黑的,假二小姐早已等得焦急,拉着韩生就要亲热。韩生要她为第二次的题诗再和上一首,她却背诵一首千家诗来蒙混。韩生见她举止轻狂,不学无术,不免生疑。及至奶娘送来灯火,现出了她丑陋的容貌,韩生大吃一惊,托词欲归。爱娟扯住不放,韩生找了个机会才得逃脱。由此他得出了教训,认为“不可听风闻的言语,不可信流传的笔扎”、“要以目击为主”。
韩生入京应试,得中状元。在京相亲多处,终无佳偶可配。此时留家的戚友先倒先做了詹府的大姑爷。因为詹烈侯曾托戚补臣为女择婿,而戚也想娶个媳妇来管束那个浪荡子,便一手作成了这门亲事。
洞房夜,戚友先看到新娘竟是这般丑陋,不禁大失所望,懊恼不已。而爱娟以为新郎就是去年赴约的那人,就向他诉说去年良宵之会后的相思之苦。这无异是她那桩丑行的自我招供,友先当然不能容忍。便拍案大骂,嚷着要打轿回去,闹得不可交开。梅氏逼问女儿,爱娟隐瞒了自己冒名约会一节,只是含糊地承认:“他黑夜进来取讨,我与他说了几句闲话。”梅氏担心张扬出去会被隔墙柳氏母女讥笑,只得向女婿赔罪,求他暂为夫妻,以后任凭娶妾,这才免强凑合。
韩世勳奉诏赴西川会同詹烈侯征讨立功,荣归之日,惊悉戚伯父已为他聘了詹府二小姐。当年“惊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自然不肯听从。但他不敢在戚面前说出他当年私赴爱娟约会之事,又找不到其他可以推辞的正当理由。在戚的一再坚持下,万般无奈,只得屈从。但他想出了一个两全之法,即虽做亲,不同床,让丑媳妇做一个“卧看牵牛的织女星”。
次日婚宴上,新郎一脸怨气,闷坐无言。众人不知就里,还以为这是状元高贵的气度。洞房之中,夫妻对坐,新娘以扇遮面,新郎以为面前就是去年所见丑妇,无颜相见才把脸遮起来。为了怕她又来纠缠,便独自掌灯去睡。淑娟大惑不解,只得去禀告母亲柳氏。
柳氏早已发觉新郎神色不对,现听说有此怪事,猜想他定有所不满,于是亲至洞房“求教”。韩生先不肯直说,经柳氏再三诘询,韩生才透露出原来是因为小姐闺中名声不佳。柳氏当然要追问究竟,于是韩生就把从风筝题诗到赴约受惊的一段往事简述了一遍。最后声明只能与小姐做个名义夫妻。柳氏记得有过和诗一事,当时也就信以为真。
柳氏兴师问罪而来,却落得个认了不是而归。她气愤地盘问女儿,为什么瞒着她去约人相会,做出许多丑态。淑娟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辜受冤,自然竭力辩白。柳氏寻思:照女婿说来,千真万确;照女儿说来,半点影子也没有。即便是真,她自己怎肯承认?于是就拷问了丫鬟。谁知丫鬟也叫起屈来,说“阿弥陀佛!我若引他进来,教我明日嫁个男子,也像这样不肯成亲。”
岳母重新去问女婿:“还记得去年小女的面貌么?”女婿回答:“怎么不记得!世间那里还有第二个像令爱的尊容。”岳母又问:“方才进房时节,可曾看看小女面容?”女婿说:“也不消看得,看了倒要难过起来。”于是岳母心中开始明白,其中定有差讹,便劝说女婿认一认新娘的真容貌,是否就是去年遇见的那一个。仆妇们纷纷点起蜡烛,擎灯高照,请出新娘。新郎从远处看到,陡然一惊,连忙擦了擦眼睛,再近前细细察看,不由得惊呼起来:“逼真是一个绝世佳人!”他知道自己错了,只得连连向岳母、新娘赔罪。一场风波,暂告结束。可是还有一个谜,就是去年所遇的丑妇到底是谁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df240896cb9fa4ac.jpg)
不久,詹烈侯回乡,全家聚集公厅迎接。两个女儿、两个女婿也聚到一处。在互相见面行礼时,小姨夫与大姨双方都觉得对方很面熟,后来还是互相认出来了,原来就是去年约会中的那人!奶娘上来献茶,也被小姑爷认出:去年领他进府的就是她!于是谜底解开,真相大白。柳氏得知原来是爱娟出丑连累淑娟,岂肯轻易罢休,扬言要向老父告状。梅氏、爱娟也不示弱,反唇相讥,饰词强辩,双方大吵了一场。最后奶娘深怕累及自己,急得要跳井自杀,梅氏也自知理屈,请求宽恕,至此柳氏母女才答应和解。接着便是鼓乐声声,詹烈侯到堂,全家共庆团圆。
全剧终。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e4f877860ada3266.jpg)
【注】(1)李渔戏曲传奇作品,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有十五种之多,即除《笠翁十种曲》外尚有另外五种;(2)《风筝误》一种,杜书瀛“李渔年表”定为清顺治九年(1652)问世,现存有康熙世德堂刊本;(3)《风筝误》共三十齣,最后以散曲【滴溜子】作结,其曲词云:团圆处,团圆处,歌声如沸。相逢处,相逢处,欢容如醉。评才貌真无愧。总亏堂上翁,平心见已,公道无私,合成双配。
各位看官欲知详情,可细读李渔原著,笔者此文仅是个引子而已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3321/cd54ca24efb013e5.jpg)
2019.11.24施福山于黄龙洞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