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渔的《风筝误》成就了梅兰芳

李渔的《风筝误》成就了梅兰芳

作者: 读史一得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10:27 被阅读258次

乡贤李渔(1610~1680),号笠翁。明未清初大戏曲家,有《笠翁十种曲》和戏曲理论传世。他的《风筝误》、《奈何天》等剧目,至今仍被各剧种原版或改编上演,可谓四百年来常演不衰。这里单独说一说《风筝误》与当代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一段情缘。

梅兰芳(1894~1961)出道后,于民囯四年至五年(1915~1916)就在京师双庆班与当时名角吴菱仙、陆杏林、郭春山、李寿山同台演出《风筝误》,十分叫座。1916年秋赴上海,在四马路天蟾舞台与名小生姜妙香搭档同演《风筝误》,更是一炮走红,连演十塲难辍。梅兰芳从此在京、津、沪常来常往,《风筝误》也便成了他的看家好戏。也因此梅家后人至今仍保存着当年(1916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风筝误》的戏单作为家族的珍贵纪念。


梅兰芳后来回忆这段时间的演出经历,常对人说:李渔的《风筝误》成就了我。又说:《风筝误》是一个喜剧,包含着许多错综复杂的趣事。它的戏剧性非常浓厚,用的角色也多,有三个丑角,三个旦角(老旦、正旦、闺门旦),小生、老生,色色俱全。而且人人有戏做,个个能讨俏,相等于京戏的一种群戏。作者用一种诙谐轻松的笔调,描写当时盲婚的危险性。可能他看到过一桩盲目的婚姻。将错就错,造成了两对怨偶。把事实翻过来写成这样一个传奇,借此发泄他一肚皮的不平之气。

梅先生以他艺术生涯的切身体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李渔的这个传奇剧本,指出这个剧本只所以能夠历久弥新、常演不衰的根本原因。

2017.1.10施福山于杭州文鼎苑寄寓

(昨天兰江导报摘录了其中的一段,署名“读史一得”,当作补白,登在副刊上。文章本来就短,这么一剪,味道全失。乃重发一遍。特此说明。2019.1.12施福山于兰城黄龙洞寓)

相关文章

  • 李渔的《风筝误》成就了梅兰芳

    乡贤李渔(1610~1680),号笠翁。明未清初大戏曲家,有《笠翁十种曲》和戏曲理论传世。他的《风筝误》、《奈何天...

  • 李渔的《奈何天》

    作者:施福山 【笔者按】李渔的十种曲以《风筝误》、《怜香伴》和《奈何天》为最著名。《风筝误》三百五十多年来常演不衰...

  • 风筝误

    《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书生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友先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

  • 昨天看了《风筝误》白话小说版

    这个明代作家李渔的作品《风筝误》,虽作品名字里带了一个“误”字,但其内容我全文读下来并没有感觉到“误”。才子配佳人...

  • 《风筝误》:一只风筝造就的金玉良缘

    《风筝误》是清代李渔所写的一部爱情喜剧,讲述了两男两女因为一只风筝而产生了误会,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阴差阳错、啼笑皆非...

  • 风筝误-笛子独奏

    《风筝误》是清代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三十出,完成于顺治十年(1653年)。描写詹烈候生有二女,小女淑娟...

  • 风筝误

    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 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 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 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 歌美曲美,脑子里都...

  • 风筝误

    傅玉 瑾落下最后一笔,满意的看着自己的画作,山水村落,相映成趣。这是她昨日与妹妹去郊外踏青看到的景色,今日闲来无...

  • 《风筝误》

    阴差阳错世间留, 甜蜜爱情梦几秋? 风筝误出美人缘, 好事多磨怎罢休?

  • 风筝误

    ·这夫妻岂是人间偶?是一对蓬莱小友,谪向人间作好逑。 感想 据说是李渔比较脍炙人口的剧了,竟如此俗套,也许是前面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渔的《风筝误》成就了梅兰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nn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