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他人看法的前提
一、“对事不对人”并未真实存在,因为所有的事情发生的背后一定是人的因素造成的。我们日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事实当我们对事的时候已经对当事人有强烈的情绪。
二、改变他人看法的底层逻辑:情绪和感觉
说服他人看法的底层逻辑
一、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1、我需要VS你应该(选择权句式)
2、你为什么不VS/你为什么要(给予选择权)
二、没有人喜欢不知情
不知道代表不安全
三、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给予反悔权(七天退换就是把反悔权交到了客户手中,从而促成销售)
人的情绪与沟通
一、不同情绪的效果
愤怒:坚持自己、坚守自己
惊讶:产生对自己的动摇
悲伤:帮助你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二、如何拆解情绪
情绪无所谓正负面,而“混乱”的情绪才是可怕的。聊情绪的过程,可以窥见到不同的人对人生的关注点、侧重点。
(例:入职的理性和离职的感性)
三、对问题的理解
1、问题:期待和现实的落差
2、你的问题=别人的解决方案
3、这个问题可以是谁的(换框带来视角的不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
遵循:生活中谁痛苦谁改变;职场中谁受损谁改变。
四、问题背后的人
1、描述问题的人:主动性、互动性、探索性(白雪公主的婚后生活)
2、故事背后的人:(美剧中的角色动力)
1)-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童年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写感受)
3)-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4)-你非常羡慕别人而自己身上不具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5)-你总是会因为性格中的什么特点而陷入麻烦?
6)-你特别讨厌他人身上的什么性格特点?
“对事不对人”是职场常用句,特别是在很多沟通前都会以此作为开场,可是事实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在职场上否定了对方做的事,事实上也否定了对方的“职场人设”。而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绪因人而起,那么要触动对方改变"事",就需要先改变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感受触发才会改变"事"。
职场沟通中,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对方改动方案,我们往往会用"你不要这样做","我需要你这样做",这个就没办法让对方真正改变,方案改了思路没改,下一次的行动还是困于老的思维路径。
因为1/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改变; 2/说教不能触发人改变。
那么我们如何来触动对方改变呢?给予下属足够的知情权,如果是现实情境中,那么把项目背景、项目关联方、客户意图、关联方资源等足够详尽的资料提供给下属,给下属足够的安全感。因为任何人不喜欢被改变,那么要被改变只能是对方自动触发,这些知情权就是第一个触动开关;
而触动的第二个开关就是让下属知道按照原来的思路提交方案会带来怎么对他不利的后果。触动改变的不是我的难受带来的,而是对他不利的后果带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