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名医护人员在知乎上发布一个帖子,详尽描述了一对独居老人在医院度过的风烛残年,引来接近2万人的点评。
前阵子,“7闺蜜凑400万同居养老”的帖子,引来90后疯狂点赞!
“如何才能迎得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这是一道20岁不会去想,但40岁不得不想的送命题。
这个话题之所以引来热议,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
然而,如果仅止步于此,这种期许就等同于“幻想”。
环游世界?儿孙环绕,享受亲情的温暖?和老伴执手,共度幸福晚年?同居养老,和挚友相伴,看尽人间繁华?
先醒醒,我们来算算,这样的晚年生活,需要多少钱。
你肯定会鄙视我:一上来就谈钱,真俗气!
毕竟就在不久前,我也还认为:青年时的努力,一定能换来幸福安逸的晚年,这个问题不用去想!
这种迷之自信一直保持到我看完《老后破产》,才土崩瓦解。
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脊背发凉,双眼发直,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此刻,还未完全缓过神来。
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名为"长寿"的噩梦,由日本NHK节目组编著。
本书是纪实文学类书籍,真实记录了多位在青年时勤勉工作的老年人,如今却过着破败潦倒的晚年生活,现实着实让人揪心。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意外,遭遇“老后破产”
菊池幸子女士就是因为意外遭遇老后破产的典型个例。
菊池夫妇在年轻时生活颇为优渥,丈夫经营一家建筑公司,菊池一边在公司任职经理,一边抚养孩子,日子过得颇幸福。
生活的转机发生在孩子去世时。菊池的儿子在40多岁意外身亡,这对于老迈的夫妇二人来说,等于失去了老年依靠。
不过此时,儿子虽然去世,但丈夫还在,无论精神上还是金钱上,老两口还能相依为命。
谁料在儿子去世5年后,丈夫也去世了,菊池女士从此只能依靠自己一个人的社会养老金过活。
因为金钱上的匮乏,菊池女士过着极度节省的生活,并且,如果身体能够忍受疼痛,她就尽量不去医院。
金钱上的匮乏,再加上精神上的孤独,让菊池女士一直艰难度日。
记者采访的时候,最常听到她说的一句话便是“万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老年啊”!
因为生病,遭遇“老后破产”
川西先生是一位木匠,他一直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直到70岁身体不太灵活时,才考虑退休。退休后,只能依靠国民养老金生活。
日子已经很艰难了。不过,祸不单行,他在接受采访的3年前,查出前列腺癌,虽然后来手术很成功,但每月需要支付不少费用,用于预防癌症复发。
除此之外,川西先生还被糖尿病等慢性病缠身,每月就是医疗护理费,就得花费1万日元。
与川西先生有着类似遭遇的老年人还有很多,这些老人有些依靠存款度日,有些依靠养老金补贴。
因为疾病,医疗护理费用是必需的花销,在生活方面则能省即省,由于三餐凑合、无人护理照顾等诸多原因,健康情况每况愈下,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为对制度不够了解,遭遇“老后破产”
这里的制度,包括了社会对老年人的生活保护制度,以及年轻时所工作的公司对员工的福利保障制度。
还是前文提到的川西先生,他有房产,日本早期的社会保护制度规定,有房产的人在生活拮据时,首先应该变卖房产安排生活,不能申领社会保护和医疗保障。
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定在后来是有所调整的,多了一个房屋鉴定环节,即如果房屋老化严重,还是可以申领社会保护的。
很多老年人都不清楚这样的制度,社会保障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把消息及时扩散,导致很多老年人已经面临存款快要用完的情况,如果不想卖掉陪伴自己一生、有着家庭回忆的房子,还是坚持不去申领社会保护金和护理服务,拮据度日。
同归于尽式“老后破产”
最悲惨的情况莫过于这一种。
浩儿先生和千代女士是一对相互陪伴、照顾的老夫妇,本来二人虽然依靠养老金度日,日子拮据,但还能过得下去。
问题出在他们的孩子身上。由于公司裁员,儿子失业,于是就待在家里,依靠二老捉襟见肘的养老金生活。
千代女士告诉记者,更大的问题还不是现在,而是儿子因为失业,便自此停止缴纳养老保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儿子的晚年甚至无法领到养老金,这就是书中提到的“老后破产”的连锁反应。
书中所描述的老年人,都过着难以想象的拮据生活,并且精神上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档节目在日本播出后,引起热议。
太阳底下无新事。如果我们关注社会新闻,会发现类似案例在我们国家也时有发生。
我相信任何一位读者,看完这本书之后,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想要优雅老去,我目前得做点儿什么?
关注健康
简七在她的理财书中,曾提到4个致贫因素,其中之一便是疾病。
一想到老年就会变成“药罐子”,恐怕很多人都不敢再做“沙发土豆”、吃毫无营养的快餐食品了。
这是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升保险意识,学习保险相关知识,让意外与疾病的可能影响降至最低。
合理理财、量入为出
这个时代鼓励消费:“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儿”、“你的品味决定你的收入”、“男神不要你,是因为你没涂斩男色口红”......
这些漂亮的广告词、广告视频刺激着你的欲望,除了掏干净你的口袋之外,别无他用。
如果把金钱当作一种资源来使用的话,每次花钱时,都在脑中想一下“投入产出比”这个概念,掏钱的动作慢一些,就会少许多冲动。
当然,理财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只是其中一个内容。
总之,年轻时想得多一些,年老后就会多出一份从容与优雅。
提升技能,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书中川西先生的例子让我印象太深刻了,他40年如一日地从事一种职业——木匠。
在这儿,我不是鄙视木匠,工匠精神很令人敬佩,但很显然,川西先生的这一个职业技能,并没有给他带来充足的物质生活。
《穷查理宝典》中,提到“能力圈”和“护城河”的概念,我们需要不断精进自己,扩大能力圈、加深并拓宽护城河,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而这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收入、避免遭遇老后破产的方法。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这是查理·芒格一生信奉且践行的经典谚语,也将会是看过《老后破产》这本书的人,眼前蹦出的第一句话,它将激励我们不断进取。
最后期待天下所有人,都能老有所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