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看别人说学习的重要,于是自己也开始看书。
将用来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看看书,感觉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飞奔。
但停下来合上书本,发现自己刚读的书,一点也没有记住。就开始怀疑,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是不是对以上的工程很熟悉,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读书就是记不住,怎么办呢?
经过这几年的阅读和学习,我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读书就是记不住的。人不是机器,大脑本身也存在遗忘机制,阅读过的内容是会被我们遗忘的。
你付出多少,记忆才会加深多少。轻易阅读的内容,怎么可能会被大脑深刻记住?
但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做到有效的阅读。
总的来说,有找答案、建链接、有思考、去运用。
找答案
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方法,你有个问题,然后从书里、网上搜索答案。最终找到这个答案,你就会记忆深刻。
比方说你看新闻,有个经济学家说,我们要根据需求第一定律,来对商品进行干涉,这样价格才能得到控制。
你不懂啥叫需求第一定律,于是找本经济学的书,其他内容不管,直接看目录找到需求第一定律。
看完书里说的,就知道需求第一定律,意思是,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它的销售量。
这样的方法去学习,比单纯的看书,效果要好很多。
建链接
根据问题去寻找答案,只算是学习的初级阶段。
还想要进一步加深学习,就要将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
还是说需求第一定律,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去理解这个知识点。
想之前买东西的时候,遇到物品打折,就想多买点。商场打折后,购买的人就很多。如果回复原价,购买的人 就少了。
这样联系实际生活,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就加深了,与已经存在的记忆建立连接,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有思考
建立链接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但我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去思考。
一件事别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出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生搬硬套将这个方法,放在自己的情况里,可能并不适用。
就像是需求第一定律,虽说降低价格会促进销售量,但放到房地产行业,人们就会追涨杀跌。
为什么呢?
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对与是否购买,就会慎重。并且房子有一定的投资性质,如果持续降价,买了后自己亏本,更不愿意买了。
读书并不是为了记忆,而是启发我们的思考。就像是想要提升自己,必须先思考,改变自己的认知,才有行动的可能。
思考,是为了下一步,去运用。
去运用
开始思考已经是很成功了,但学习知识,如果只是停留在记忆上,学到的知识和没学一样。
重要的是将自己学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就像是需求第一定律,商场的管理人员,就是因为了解,才会开始打折促进人们去消费的。
学到的知识,正是因为用出来,改善自己原来的生活,才体现出学习的价值。
学就是为了用,用出来改善自己,改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分很多层,最初读书处于第一层,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观察周围的人,很多连第一层都没有到,用读书来伪装自己的懒惰。
我们处于哪一层不要紧,要想着进入下一层。现在自己更多的是处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
阅读的时候,用旧的知识,去链接新的知识,用写作去逼着自己思考。思考多了,就会改变自己的认知,真真正正理解读书的意义,写作的意义。
写作本身也是第四层,从单纯的读书输入,过渡到写作输出,算是一定的运用。
那么你呢?找答案、建链接、有思考、去运用,处于读书的第几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