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交流
一、大阅读(记叙文)
大阅读要有注重语境,要注重“文本”意识,重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人文精神的宣讲,真善美应该是语文的学科思维如《黄河一居》(余光中)一定要联系学过的《乡愁》中的“浅浅”“窄窄”,学生之所以理解不了《黄河一居》是没有形成语境意识。(语文老师不是简单的人,是孩子人生中的一种力量。)
文本:阅读有赖于文本,紧扣文本进行阅读、理解、答题这才是做阅读题最重要的方法。
到底要怎样读文本?
建议:
1.利用模拟考试养成先看文章,再看问题的习惯,最好看两遍,阅读的欠缺,导致失分严重(整体永远大于部分之和,每一道题都和整篇文章是有关系的。)
第一遍:速读,文体(基本的一些东西,比如: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不要看题。
第二遍:勾画,看题,但不能看一题写一题,一定要区分题的角度和难度。
2.18.19.22.的中考说明,一定要看一看对考点的解释,小说、散文、说明文的考点各是什么,同时也要清楚的了解现代文,古诗文的考点。
小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四道题。其中6—7道题是一个层次,考的是信息的筛选与提取,能力点比较低,认真阅读文本,一般不会出错。
大阅读:小说、散文、说明文都有可能考,但是其实考什么都一样,一共五道题。
3.引导学生好好的研究题干,试题指向是什么,说的是什么,答题方向是什么,不认真读题,导致失分就比较可惜。比如:《小铁锤》有一题问插叙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结果学生都答成了插叙部分的作用,人家问的是“插叙部分的作用”那学生就应该明白人家问的是这一部分插叙的作用,如果学生一味的答插叙的作用,那那题就答错方向了。
如果不好好读题,只是格式化答题,只讲套路那是有白害而无一利的。要知道只有固定的考点,没有固定的题型。
小阅读:8.9.10题,用比对的方式来进行,因为他主要考察的是信息的筛选,只要细心这个题学生是应该很容易答出来的。
11题:概括和分析,是理解性转述,这和10题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味的运用比对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去理解相关部分的信息。对一些常规性的设误类型应该明白:混淆时态、强加因果、混淆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一定要了解,同时作答试卷的时候一定要将一些有效的信息勾画出来,一般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卷子乱七八糟,答题纸干干净净;学习一般的同学,卷子干干净,答题纸乱七八糟。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4.一定要重视讲评试卷(尤其是主观题的讲解)
记着一定不要照着答案宣讲,而是要带着学生分析每一道题到底是从什么角度考察的,考的是什么考点,要从什么角度去作答,都应该明白,照着答案讲只能是浪费时间,要知道大阅读的答案让老师去作答都不一定能答到位的。说句笑话,如果照着答案讲,无非就是打击一下学生。
讲卷子前一定要统计,统计学生错,错到哪了?其实学生的错误类型不超过五种,很多东西其实是相似的,手机一拍,上课一投影,和学生一起研究、交流,每个学生的错答的原因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话,他在考场上是怎么想的,然后让他修改,再帮他修改,改变不了学生,就引导他更趋近于答案。
建议:不要一味的做题,文章一发先读先画有效的信息,不好好读文章是学生最大的问题,不静下来读,就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捕捉精准度。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活的语文和生存的语文,知道理解和转述的问题。
二、作文
主要是审题和立意的问题。
1.不是创作是分类、分级,不看写作能力,分成几类(几个标准,四个类别)一定要了解学生现在在哪个类别,你要帮助他挤进哪个类别。
2.考试一定是面对学生的,所以中考的作文一定是贴近学生的,难度是给命题人提的,一定是学生写过、想过、听过、经历过的东西就好了。如:2017《会玩才好》2021《这,是我的节奏》其实就是同一道题,2016《我的老师》和2020《合唱》也是同一道题
建议:
1.将初中写的作文都找出来,选其中的一两篇认为最好的进行修改。
2.老师为每一个学生找一到两个缺陷、改正,做个档案,帮助他,替他抹平缺陷。
平时模拟考试的作文一定重视,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改正,考场作文入题一定要快二三十字之内就要如题。
3.一个大胆的建议,可以提前一周将某次考试的作文题告诉学生,如果他能花一周的时间去找一篇作文并将它背下来岂不是一件好事。
4.考场作文一定要在规范和亮点上下功夫,字迹、字数(考场作文要求600字,但是在考场上应该多一些,最少写到700—750字)把字写好、分段、结构都应该好好的规划一下的。
5.考前不再多写作文,而是要归类进行练习,找10个类型,不一样的范畴进行穿插性的复习,如:校园的、家庭的、命题的、半命题的……对于每一类型的题你准备写什么,用什么材料写,每种类型的题提供三个材料,而且这些题目可以一起讨论。别人在说的时候,可以让其他人的学生记下别人说的,这些事你有没有经历过,你为什么没有想到,现在别人说了,你准备怎么用这个材料来写,一定要让人人都参与进来,学生之间只思维互相碰撞,材料互相碰撞,学生就会通了,就会写了。
三、文言文阅读
在考场上文言文的阅读学生能读懂百分之七八十就可以的,主要思想:不出课文内的文言文靠记忆,出课文的文言文靠推断,讲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先翻译再讲。先做题看看是课内心的还是课外的,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虚词:14(初中)18(高中)其实在中考考察的时候也就是五六个常考的“之”“而”“其”等这些类型的。
建议:1.相对固定,可让学生强化记忆,有必要的时候可以默写,连带所给的例句一起翻译。
2.一定要补充必要的语法。
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大胆放下,没人深入研究,也不会考察,考试的东西一定是明晰的,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文言文不要乱做题,重点是要记下课文下的实虚词。
四、名著
不要复习,布置下去,有时间就看一看,能拿一分尽量拿一分。
(培训分享,也当一次日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