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跳蚤

作者: 思雪_2988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21:00 被阅读0次

          薛思雪

    谢跳蚤,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江南垟亲仁乡二十五都泥山(宜山)谢垟底人氏,然不详其名字。因其身材矮小(体重只有80来斤),瘦骨嶙峋,身轻如燕,行走如飞,善跳如蚤,飞檐走壁,翻墙越岭,如履平地,刀枪棍棒,样样精通,有着一身绝伦武艺。加之五官奇特,灵便机警,酷似跳蚤,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谢跳蚤”,本地方言为“谢虼蚤( gèzɑo)”,后又叫他“一虼蚤”,久而叫之,他的真名就给人们渐渐忘却了。

    谢垟底,谢氏始居,故名。其地东依黄头涂河,南倚覆船山,远离宜山街坊,这里自古,民风淳朴,尚武之风,遍及乡里,拳师颇多。到了谢跳蚤这一代时,村里只有其谢姓一家了,身为拳师的父亲,见其自小就这么瘦小,加之谢姓独家,人单势弱,怕他将来会受乡人欺负,就着意训练其拳术。传说谢跳蚤从生来一落地,其父就对他进行超乎常人的磨炼,冬天也都用冷水给他洗澡,常年用独家特制药水浸泡身体。稍长能行走后,就用沙袋绑在腿上,要其奔跑跳跃,加之从小严格练武,使他练就了铁骨铜身,刀枪不入,飞檐走壁的绝顶功夫。长大后,能脚踏刀架,胸部刀砍筷子,铁棍打肚排,还有什么泰山拖、石板拖、吞铁蛋、二指禅等江湖绝技样样精通,这为他以后行走江湖,纵横江南垟,比武卖艺打下超拔的基础。相传有一次谢跳蚤在宜山“走戏”(比武表演),打遍江南垟无敌手,因之名传四方。有一天,他身着一新衣服去亲戚家,归来经过芦浦村安南桥时,当地农民正在桥边担河坭,便想试试其武功,开开眼界,于是在桥上倒满河坭。只见“谢虼蚤”来个翻身倒立,二指着地,很快挪移而过,到了对岸,双脚在桥栏上来个倒挂金钩,用清清河水轻濯双指,而后翻身而起,俨然妙手空空儿再世,看得河中捻河坭人和两岸围观群众目瞪口呆。而后,他做一鬼脸,便飘然而去。此事轰动一时,当地人便将安南桥改名“河坭桥”。

    咸丰年间(1850——1861),平阳发生七次灾荒,加以官府、豪绅地主盘剥,民不聊生。像谢跳蚤这样的民间武林高手,也都卖艺无门,生活无着。咸丰八年(1858)夏,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攻克处州(丽水古称),温州震动。咸丰十一年六月廿六日(1861年8月2日),平阳钱仓人赵起和萧江朱家站人朱秀三等八人受到鼓舞在钱仓北山庙结盟宣布起义,并与太平军取得联系。凡入会者每人发“金钱义记”铜钱一枚,作为会员凭证,俗称“金钱会”。数年间发展到平阳、瑞安、温州、永嘉、青田、福鼎一带,众达数万人。先后攻下瑞安白布会首陈安澜大院,全歼雷渎温家团练,攻破浙南团练督办孙家安义堡,是年八月廿八日(10月2日)进入温州,攻占道台、知府衙门。而后先后攻占福鼎县城,围攻瑞安县城。

    “谢跳蚤”身为远近闻名的武林高手,受到金钱会的邀请也加入其中,凭一身过硬本领,屡建奇功,成为起义军的头目之一。金钱起义屡克重镇的消息传入京都,当时清政府非常恐慌,连忙派重兵进行镇压。由于兵力悬殊,加之起义军内耗严重,粮草供应不足,一路上也强杀掠夺当地百姓,很多乡镇在战火中化为焦土。江南四乡(慕贤东乡、慕贤西乡、亲仁、金舟)的财主们也纷纷成立民团,共同抗击金钱会,保卫家园。而后,起义军根据地相继失守。同治元年(1862)五月起义失败, 翌年七月,赵起在乐清玉环被捕,壮烈牺牲。而后,谢跳蚤也被官府通缉,被列为朝庭重犯,被围困在鲸头七字山西首的坟洞中。后又被官兵发现,只好跳出坟洞,翻山而逃,向古鳌江入海口新渡奔去,准备施展轻功掠过青龙江,向对岸的雁门村逃去,由于连日奔逃,疲劳不堪,加上好几天没有粒米进肚,体力消耗过大,栽入了离对岸只有二、三米远的塗泥之中,不能自拔,官兵命令群众不许营救。而后,江面潮水上涨,“谢跳蚤” 最终被活活淹死了。

    谢跳蚤死后,乡亲们把他埋在谢垟底垟心的坟墩中。从此,谢垟底唯一谢姓人家,就在地方上消失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故事,也渐渐成为传说,也慢慢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中。赞曰:铁骨铜身壮,刀枪难近前。形容如跳蚤,腾跃似飞仙。倒立坭桥过,翻身江渡翩。金钱一壮士,事迹久相传。

    是为记,公元二零二零年四月五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谢跳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vp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