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他:孝是要保持和气收敛的脸色。父母兄长有什么事都愿意效劳,好吃的、好喝的让父兄先用,你前面是不是觉得这就是孝啊?
孔子此章及往前三章,均为孔子答“孝”,因提问的人不同,答案也有所不同。孔子因材施教这一点颇有体现。
在上一章面对子游的提问,孔子回答“不敬,何以别乎”,大概是因为子游对父母虽然能够供奉备至,但敬意不足。此章面对子夏的提问,孔子回答“色难”,想来是子夏性格刚直,虽然能将父母兄长放在自己前面,但是态度不一定温良,因为孔子提醒他这一点。
在《四书章句集注》的注解中,朱子如此注解:“为人子女且深爱父母兄长的,必定愿意和气相待,心里又和气,面色看起来也愉快,面色愉快的话,互相都能轻松相处”。
倘若一个人对父母孝顺有加,但就是性子太急太爆,本来是买点礼物给爸妈养生,结果带着礼物到了面前就“暴躁”起来:“这是好东西!每天都得吃!听见没有?还有上次买的营养品,吃完没?还没吃完?干什么吃的还没吃完?这周吃不完我可要生气了!”
本是一片孝心,岂料弄得父母战战兢兢。
所以,仅仅是好吃好喝奉养、替为家务劳作也还不够,虽然也是“孝”的行动,但始终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与诸君共勉。
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奇的、好玩儿的东西越来越多,人心也在往浮躁的方向一路狂飙。面对父母亲朋,更是要多一些敬意、耐心、和气才行。
无论是大事小事,总不能把自己当作全对,对自己的行动的全貌应当留心观察,争取处处做好。与此同时,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近几年出现的“微表情心理学”,慢慢地也为人了解和接受,细微处也是要注意的,可不要因为一点细微的表情伤了父母的心呀。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