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喝完酒回来,坐在书房,喝了一杯水,打开简书,发现今天之日更还没更,心顿有亏欠之情,因常怀静夜之思之思维,觉得睡觉之前还欠了别人很多东西,无论如何都要还上,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于是打开日更,想写点东西,写什么呀?既是静夜之思,当然把今天从起床后开始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脑海里留有哪些印记,抑或有哪些感受感触,统统放在记忆的筛子里使劲摇晃,想想能剩下什么东西一记之,想来想起,唯有喝酒印象最深。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突然就蹦出这样的诗句。众所皆知,这是李白的《将进酒》。因为我太熟悉这首诗,也最崇拜这首诗,所以,我在好多次场合常引用这首诗里的句子,感觉自己超越了世俗,明白了道理,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认知的不断提高,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用自然的壮阔反衬人的渺小,这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李白喝酒一定要尽兴,“呼儿唤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原来我认为是李白是呼他自己的儿子换美酒,后来才知道这“儿”是酒店的店小二,是酒店的“小童”。“去,店小二,把我宝贵的五花马以及挂在衣帽架上的千金裘拿到当铺里当了,够酒钱了吧?”每一次读《将进酒》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常常跟朋友喝酒聊天,谈到《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家都意气风发,精神高涨,为什么这样?我们经常聚会,因为偶遇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遭遇不同的境遇,会有不同的感受流露或隐藏,心里会有许多畅想。
豪迈旷达的李白有一种骨子里的豪迈,他想喝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孟浩然的宴会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白居易的宴会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至于,孟浩然与白居易他们挺好,满足于寻常的小日子,愿意享受属于普通人那样温暖而又不张扬的欢乐。
再见经典,感怀万千,李白可不是一般,李白是人,但不是凡人,他是谪仙人,他有贵族的气派,他不要山肴野蔬,他要烹羊宰牛,他不要“能饮一杯无”,而是“会须一饮三百杯”。
身到书房,醉意朦胧,再读经典《将进酒》,感慨万千,永远也说不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