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读书笔记

初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读书笔记

作者: 玖怡悠然 | 来源:发表于2024-08-20 06:40 被阅读0次

一、回目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二、主要内容:

宝玉与琪官(蒋玉菡)交往之事被忠顺王府的人追查,贾政大怒。贾环趁机诬陷宝玉逼死金钏,贾政气上加气,对宝玉大打出手。贾母、王夫人赶来救下宝玉。

三、人物分析:

1. 宝玉:依旧保持着纯真和叛逆。与蒋玉菡的交往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但也因此惹来祸端。在挨打时,他虽经受巨大痛苦,却未对父亲有实质性反抗,体现了他对封建传统孝道的某种贯彻。

2. 贾政:作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他期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看到宝玉的“不肖”行为后怒不可遏,对其棍棒相加。

3. 贾环:心胸狭隘、阴险狡诈。为报复宝玉,故意添油加醋诬陷他,导致宝玉挨打更重。

精彩段落: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四、艺术特色:

1. 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忠顺王府追查、贾环诬陷等一系列事件,将矛盾逐步激化,使故事充满张力。

2. 对比手法鲜明:贾政的严厉与贾母的慈爱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对比了宝玉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如在贾母面前的活泼与在贾政面前的拘束。

3. 细腻的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五、个人感悟:

这一回令人痛心,深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宝玉的纯真天性在封建家长制下备受摧残,而贾政的棍棒教育也无法改变宝玉的内心追求。同时,贾环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封建家族中兄弟之间的争斗和倾轧。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也为宝玉等人的命运感到悲哀。而从孝道观念的角度来看,贾宝玉遵循孝道,在不知贾政会下多重的手时,想办法找人求救以免父亲陷入不义之地。但他对“官宦之孝”的背离,又使他成为众人眼中的“不肖子”。这也让我们思考,在传统观念与个人追求之间应如何平衡,以及社会对个体的期望是否应该扼杀其真实的自我。此外,聋老婆子的出现增加了喜剧气息的同时,也带有一种无奈的讽刺和隐喻,让人感叹现实中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的世态炎凉。


这一回在后世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抄一些经典解析):

1. 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度和复杂性:通过对宝玉、贾政等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种深入的人物塑造方式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典范,启发作者们更加注重人物的多面性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2. 孝道观念的探讨:本回中涉及到对孝道的不同理解和体现。贾宝玉在遵循孝道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封建正统观念的冲突。这种对孝道观念的深入探讨,影响了后世文学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呈现,促使作家们更加关注个体在传统道德规范下的挣扎与选择。
3. 情节冲突的构建:忠顺王府的追查、贾环的诬陷等情节使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宝玉挨打这一激烈冲突。这种紧张激烈的情节设置方式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教导作者如何通过巧妙安排情节,增强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4. 反映社会现实与批判精神:此回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黑暗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鼓励作家们以文学作品为媒介,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5. 家族与个体命运的交织:在家族的大背景下展现个体的命运起伏,宝玉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也与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这一写作手法启示后世作家在创作中关注家族、社会环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ym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