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自己掏了150万美金,然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金实力,从各个渠道集资借了另外800万美金,等于就是用85%的杠杆率将这个公司买了下来。买下来以后,他说自己不要控制权,让原来的这个老板继续经营。那800万的债务就用公司赚的钱还本付息。4年之后,这家企业经营得非常稳健,负债率也慢慢地降了下来。所以这个时候,科尔伯格再次运用自己很高超的包装和销售能力,把这个公司打了包,重新上了市,赚了8倍的利润。
实现多方共赢其实是有条件的。有哪几个条件呢?
第一,从刚才我们这个例子里,你就会发现,公司的现金流或者说利润,一定要非常地充沛和稳定。因为如果现金流不稳定,不充沛,还不出利息的话,企业很容易就破产了。比如说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就算利润好,但是今年利润好,明年利润不好,只要哪一年还不上本,付不上息,企业也会倒闭的。所以,第一条就是企业的现金流一定要稳定和充沛。
第二条,就是你真的要能够找到那种又有能力,又靠谱的公司管理层,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还要能够削减成本。为什么呢?因为杠杆收购以后,企业的负债率就很高,还本付息的压力会很大。所以,如果不能够削减成本,提高经营业绩的话,那种高负债企业就会像走钢丝一样,很容易出问题。
第三条,就是杠杆率也要适中,融资计划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吻合。因为杠杆率,比如像刚才说的50倍杠杆率,会给企业带来太大负担。还有,就是企业是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偿还条件到底是什么?这些都会对杠杆收购的成败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听上去杠杆收购这个业务很简单,就是借个钱,买个企业,但是它非常考验投资银行家的智慧。你怎么选择标的,怎么筹资,融资计划怎么定,怎么改组企业,怎么退出,每一步都非常地重要。只有所有的方面做好了,你才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就像我们刚才例子里说的,科尔伯格做好了,就能够帮助这种中小型的家族企业转型,还有他可以换掉那种不得力的管理层,提高整个企业运营的效率和估值水平,让中小股东受益。
三、高杠杆率也会压垮企业
1. 杠杆收购就是一种特殊的兼并收购,是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去撬动很多的外部资金来进行收购,就像用了一根很长的杠杆;
2. 杠杆收购是源于上个世纪6、70年代的美国,收购者可以用少量的自有资本取得很高的回报率,而企业主可以套现,而且又能保留经营权,借款人也可以获得稳健的利息收入,这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工具;
3. 杠杆收购的多方共赢是有条件的,公司的现金流要稳定,经营前景要好,管理要靠谱。
结合今天的课程,想一想在贷款买房的案例中涉及了哪几方,每一方各自有什么潜在的好处,也存在什么潜在的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