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解读
漫谈《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漫谈《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作者: 糊涂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15:52 被阅读0次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浅释】

    直译:名声与生命哪个更应该亲近?生命与财物哪个更应该重视?得到与失去哪个有害?过度贪爱名利就会有很大的消耗,过度收敛名利必然会失去很多。所以知足、知止才可以长久。

    本章节文字看起来很好理解,无非重生命,轻名利。名、利在世间是人们追逐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有名有利,在人世间生存的会更顺利。但是应适可而止,找到一个平衡点。现在的社会舆论、道德规范也提倡不要贪图名利,讲求奉献。但这是外部导向,如果人们是为了获得一个道德高尚的名声,而不去贪图名利,这是不是另外一种贪图名声的表现呢?

    还有一种方式,使人们不过分追逐名利,这就是内在驱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何谓足?何谓止?止于何处?《金刚经》云“本性具足”,《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知足,知足而知止。人人都有一个明德,具足的本性,这个本性光明,无染,纯善无恶,所以叫至善。这就人的心灵,这是人的生命本质。人亿万劫来,气禀所拘,物欲蒙蔽,只知道有个肉身,却不知道这个真生命的存在,不知道这个肉身被谁主宰,被谁驱使?虽日用而不知。

    宇宙由三种不同的体系构成:一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形有象的物质体;二是看不见、觉得到的气质体;三是无形无象的空无体,老子称之为妙有,伏羲称之为无极,释迦称之为真空。物质体、气质体有生有灭,空无体是自在,无生无灭。宇宙万物生生息息,永恒于大自然。她清净无为而无所不为,无形无象却是形形象象之祖。老子也说过“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这个空无并不是顽空,不然不会生出有。她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象,但是却包罗万有因素的特殊存在。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个小宇宙,同样由三种不同的体系构成:一是人的心灵(也叫佛性、明德、真气等各种各样的名称),是无形无象的空无体。二是呼吸调息之气,看不见,觉得到。三是看的见摸得着的肉身。肉身百年之躯,百年后化为灰烬,而人的心灵与无极同质,是真空化分子,无生无灭,无始无终。人的肉身只是生命的一个火花,是暂存体。人百年之后,名利带不走一丝一毫,唯一能一直跟随的就是德,是修为。

    所以明明德就是认识到,悟到人有个至善明德,这就是知足,明白了这个理,就不会执着于外在的名利,知道本性所在,止于此,找到了根基,才不会被名利牵着跑。不会甚爱名利、不会多藏名利,故不辱,不怠,能长久保持好的心态,把握自身这个小船在人海的风浪里平稳航行。另一方面,知足,知止,一切时中,不离自性,正心修身,去掉自性中贪嗔痴各种杂质,与道合真,与自然一体永恒,这才是真正的长久。这是内在驱动。

    名利在人世间是不可或缺的,是人生存的条件,所以视金钱如粪土也不可取,但是知道孰轻孰重,“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知本知末,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参考书籍: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 心经 坛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z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