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
“光有天份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是20世纪60年代,这个年代里的黑人就像当年鲁迅眼中药石无医的中国人,观念不成熟,目光短浅也看不到未来,苟且于眼前的不公,欺负着“同类”而获得低级而莫名的成就感,实则暗藏一份思想固化于眼前的不公,愚昧无知的悲哀,但却有人众人皆醉我独醒。
《绿皮书》那个人是唐 雪莉,他因为自己的钢琴天赋意外的走出了这份浑浑噩噩,他看到“人生而平等”,他心怀大志,身先士卒,渴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带着黑人这个大群体走出种族歧视链的底层。但是,这个人物的伟大,意味着他将承受更多的歧视,并且承受着同类的不解与欺凌。
老子有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绿皮书》超越时代观念的人的存在注定孤独而痛苦,如同鬼谷子,范蠡,爱因斯坦……并非每一种“超越”都意味着优秀,有时超越意味着异类,异类所遭受的待遇可想而知,片中在“仅招待黑人区” 中的黑人住客不屑于他与众不同的西装革履,语气讥讽,酒吧里的白人不屑于他的黑皮肤,让他当洗碗工,他醉醺醺的如同受伤的野兽,那时候我想他的痛苦就像是雨中的那独白那一幕“如果我不够黑人,也不够白人,又或是不够男人,那请你告诉我,Tony那我到底算是什么?”
但兴许就是这些生活中的不公平才悄悄打动了另一位男主Tony,雨中独白的他脆弱而孤独,抛下伪装的无所谓,心中是千疮百孔,鲜血淋漓,这便是许多伟人亦或是公众人物的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绿皮书》值得吗?如此苦难的南游,如此难以实现的改变他人的观念,他明明可以安于现状在北部,以高于南部游行的三倍的工资,开开心心的做心中喜欢的事业
于他个人的而言也许是不值得的,但是片后思考许久,我想还是值得的,在影片中,她悄悄地打动了Tony,打动了身边的人,而如今呈现在银幕上,悄悄打动了屏幕前的我们,打动了名为奥斯卡的奖项。
《绿皮书》但是其实还很不够,哪怕时至今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你会问我不是已经立法了吗?是啊,当你仔细想想,是否路遇黑人的时候对黑人给予“嗨,那边有个黑人耶”,而不是像遇到白人一样,说“嘿,那有个外国人。”当说出黑人的时候,我就明白,改变人们的观念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正如周国平丽人生而为人,我很惭愧。
“作者思梨,在校学生,用心细品生活每一丝甜,你总能和我一起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