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形式逻辑和心理逻辑

形式逻辑和心理逻辑

作者: 昊泽君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23:01 被阅读0次

    每当我在产品宣传会或者在演讲台上发表观点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星座爱好者不吐不快地说:“你肯定是金牛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总是那么蛮干了。”你也不止一次地听到过类似的星座论吧。当然,除了星座,国籍、城市、职业或爱好同样可以快速形成对一个人的评价。

    推理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构成。它以一个诱人、简单的原理为基础:亚里士多德逻辑。通过这个原理,我们的大脑会建立一个规则,然后将这一规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知道下雨的时候,周围环境会变湿。根据这个普遍规则,当下一次看到一条潮湿的街道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认为:刚刚下雨了。然而,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缺乏逻辑。通常,我们会把一些正确的推理当作错的,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直觉;我们会把一些错误的推理当作正确的,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可信。日常生活中全是这种思考陷阱。

    我们回到下雨的推理,从头开始分析。

    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

    次要前提:下雨了。

    结论:街道湿了。

    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前提和次要前提都是真的,所以结论也是真的。

    那么,请看下一个例子:

    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

    次要前提:街道湿了。

    结论:下雨了。

    这个推理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只有真的前提才能得出真的结论。但是第二个例子并不是这种情况:街道湿了并不一定是因为下雨了,也许是由于办公楼的水管破裂,水流到了街道上。

    下面我们看看心理学家托马斯·施密特的例子。 前提:如果下雨,我们就会开心。

    次要前提:我们明天不会开心。

    结论:明天不会下雨。

    这个推理的逻辑是对的,但是结论却没有实际意义!

    为什么有时候逻辑推理好用,有时候不好用?认知心理学家马丁·布莱恩指出,我们普通人具备好几种推理机制。我们能学到,或是天生掌握某种机制,并将其保存在长期记忆中。布莱恩将这种机制称为“心理逻辑”。当我们的心理逻辑用错了规则;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正确的规则;再或者错误地运用了正确的规则时,就会导致思考陷阱。形式逻辑和心理逻辑会推导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你可以将其想象为墨菲定律:“无论何时洗车,肯定会下雨。”但是,“洗车就会下雨”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现在来看,逻辑推理的思考陷阱还隐藏在另外两种情况中:我们没能正确理解意思,造成了理解错误;或者是我们理解对了,但是却没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思考陷阱的错误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形式逻辑和心理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zz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