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标准化建设是实现长效机制的唯一途径

标准化建设是实现长效机制的唯一途径

作者: 嘻思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07:24 被阅读0次

    经过三十年的制度摸索和三十年多年的经济猛进,现在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如何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的感性层面,幸福感来自于安全感、获得感、自由感,为此,一批热词浮现:国民基础保障包、长效机制、深化改革等等,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持稳定而大力发展,但同时也有一些声音出现小杂音:改革了那么生活水平怎么还没有提高、现在的钱越来越难挣了,能力不同贡献不同为什么要均贫富等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属于矛盾论范畴,采用一个制度去解决问题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标准化化建设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有力武器。

    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从横向说,根据财力合理分配国防、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各项开支比例,从纵向说,上级对下级的财力调配基于下级有没有达标,达标的人事优先,不达标的补贴优先,没提高的回家卖红薯。

    一、标准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第一,标准化建设是解决供需矛盾实现长效机制的统一框架。

    矛盾的根本是供需双方的认知水平不一、利益诉求不一,民众的需求是尽量的住大房子、看好医生、上好学校,不管自有水平如何对社会贡献水平如何盲目提出诉求,政府的需求是内保稳定外抗侵略维持执政、带领或者保障民众生活幸福,对民众的具体感知关心是次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得过且过、拆东墙补西墙,而是无论全局还是局部都能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因此,明确一个标准能够让供需双方能够互信互谅减少内耗形成合力谋发展。

    第二,标准化建设是保障生存基础实现长治久安的唯一途径。

    从负面上来说,一个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来自下层,中国一句老话:只要有一口饭吃,谁也不会提着脑袋去造反。社会变革的实现基本上都是理想主义的部分上层叛逆者和水深火热的下层大众的一拍即合。从积极的一面说,良性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形。标准化建设的可以把纺锤的中心点当成标准水平,加大纺锤中心点的比重,以此实现长治久安。

    第三,标准化建设是鼓励创新奋斗实现增强国力的催化合剂。

    标准化建设并不是达标就万事大吉了,达标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要促使谁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主要的动力还来自于民众的创新奋斗,在达标的基础上,鼓励民众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努力才是正确方法,对能力强的贡献大的人表示感谢,保护这些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益,让他们不用担心被均贫富而四处奔逃,另外,这些人纳的税也正是保障工作的资金来源。在发展和提高方面,精英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由此想到,让万众创新的结果是资源浪费。

    二、标准化建设的实现方法

    1,依据现有资源能力分级制定标准

    按级别按区域划定各行业领域标准,对不达标的加大保障力度(移民这个政策实行起来抵触较大,故土难离人之常情)。比如:全国住房标准是人均35平米,省级标准高于这个的就不用再管了,低于这个标准的就是国务院扶助的事。全国人均医疗投入是2万,省级标准高于这个的,证明人民有实力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低于这个标准的省的民众要求医疗向一线城市看齐要求治好绝症就不是切合实际的诉求。而不达标省的民众连感冒也看不起就是政府的责任。总而言之,用行政的手段保障达标,用市场的手段调节更美好的需求。

    2,实物保障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灵活实现

    前段时间,全国叫停未实物安置的棚改贷,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保障不能完全靠市场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是建立了良好保障机制之上的更高级的调节模式。

    3,块调配与条标准双管齐下

    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制定标准可以按照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个分项的投入比例,条标准一杆子捅到底的政策行不通。比如有的低标准区域,连饭都还吃不饱,盲目地为了在住房医疗教育环保的标,结果只能是那些标达到了,人却都饿死了。以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为出发点的块调节和条标准才是正确的。

    改革之初,拨乱反正,需要一个急刹车来制动偏离轨道的列车,但在制动后不能明确指出一条行进路线,其结果只能是要么不动要么盲动。因此,现阶段,急需要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出台。保障生存、鼓励生活的标准化建设这个方法论的操作,相信它能在现阶段实现它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标准化建设是实现长效机制的唯一途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aa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