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微课,都有极强烈的代入感,感觉很多真言、原则都是针对自己的,每一个故事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影子。回顾学过的十三期课程、一次线下工作坊,再翻看过往的心得体会,基本都是觉察、检视、接纳自己的内容,原想本期转换一下角度、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展望一下未来。不知是潜意识的力量太强大还是能力有限,再学再理还是从围绕剖析自我中开始了。
走出既怕又悔的中年
雨馨老师讲中年之前不要怕、中年之后不要悔。姜文在《卖笑的中年,节操碎了一地》中写道:“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另一半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过往的凡事都凭一己之力,一方面要拿出实干硬功夫,一方面还得小心谨慎顾及九曲十八弯委屈求全,前面迷途茫茫,后面无依无靠,怎能有恃无恐?尽管听完课理解了“每个人都做了那一刻最好的选择”,但还是没有“一灯能照千古暗”通透,感觉自己处在一个既怕又悔的中年交界点,要一半妥协,一半坚守,两边都须让一小步。
是问题就有答案,并且凡事都有三个解决办法,走进就能走出。
建立界限感,拥抱具备资格感的超我
我们的生活中,不外乎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就是自己能安排的事情;一件是别人的事,就是别人主导的事情;一件是老天爷的事,就是我们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
我的烦恼来自于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轻松自在不难,完全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建立界限感,爱人先自爱,助人先自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63017/4ae00c8010b4a246.jpg)
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有资格享受美好生活轻松快乐的自己;同时也坚信,我的家人不因自己付出多少而有条件的爱我,他们会无条件的接纳我,就像我无条件接受他们一样;我要把重心、精力聚焦到自己的事情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