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你敢再慢点吗
再年轻一点的时候,听说了一句话,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会受到她年轻时候呆过的城市的影响。
如此而言,我在北京,16年开始背井离乡至今,要说受到了什么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快,每天的三餐很快,地铁里赶车的人很快,外卖小哥送餐也很快,所有人都像转轮里的小仓鼠,不停的周而复始的奔跑,所有的一切很多是下意识的去做。
夹杂在工作日里的休息日,我喜欢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安排一些事情,可以是和朋友约着去看一个展览,可以是去泳池里穿梭,可以是平心静气的一节瑜伽课,只有这些时候,我才能慢下来,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状态。
但是大部分时间里,工作日占据了很多,虽然不能说成年人世界里都是戴着面具的状态,但是真正工作了以后,会发现你平时的状态必须是暂时和自己分离的,你需要把这个工作需要的状态表现出来。
在北京,你敢再慢点吗
18年,因为工作太过于用力,有人承受不了,在大家迎接19年的热情里,悄悄陨落。有一位记者因为不注意健康饮食与作息,在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里得知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才开始接受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有一位医生在开会期间突然发病,情况危急,抢救无效。这只是媒体报道出来的一部分,在我们身边的类似事件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们都觉得离我们很遥远。
新兴了一种生活方式,叫做“Fire运动”,始于美国,追随者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来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早早在30岁出头就退了休,过上了闲适的生活。每年就靠4%的理财收益生活。
且不说这种方式是否适应大部分家庭,最后的结果指向了一种人性的归属,寻求自由的自我,享受生命的美好,而不是快餐式的生活。
慢下来,不是拖拉,不是墨迹,是心理上的平静,因为北京的节奏很快,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心性,久而久之,做什么都快,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不自知的。
在北京,你敢再慢点吗
《孔子家语·六本》中有句话,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只有跳脱出这个天地,才有了明显的区别,比如故乡,现在回想起来,故乡的路都很短,但是可以走很久,城市不大,公交车要老一会才到,冬天的暖阳里,也有很多家长带着自家的宝贝玩耍。
一个每天都在发展的城市,怎么可能慢呢,不断有新人加入,不断有性格缓慢的人类被城市改变,我们为了奔跑而奔跑,为了快而快,像一条不停歇的流水线。
在北京,你敢再慢点吗存在即合理,有快,就有慢。如果这种快,不停的在消耗能量,那为了能量守恒,就需要慢来志恒。
由于工作的原因,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性格被慢慢影响,开始变得很容易急躁,真正做到上班时间把上班需要的状态表现出来,下班就把下班的状态转换过来,实际很难的,那点微小的变化我感觉到了。
下班把步伐放慢一点,多看看这个钢筋水泥森林里探露出的自然景色。和朋友在一起,少玩手机,多沟通。看纸质的书籍,做笔记。通过运动给身体补充消耗的能量。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不是所有的外卖都是盖浇饭一种。
能做的,是一点一点的微小的改变,布置自己的休息空间,放一首舒缓的音乐,点一只香薰,给身心放一个不长的假,哪怕一个小时。
在北京,你敢慢点吗,或者说,有更好的慢下来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