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难忘一碗粯子粥

难忘一碗粯子粥

作者: 金点大伟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16:29 被阅读0次

            前两日听普济公益的陈老说起以前粥锅飘铜勺的事体,不由想起从小吃到大的粯子粥,虽然一样汤汤水水,可却成了游子永远的心头好。

            粯(xiàn)子粥,这里说的粯子即“元麦”,不同于大麦,不同于小麦,更不同于荞麦。一般指苏中南通、泰兴和靖江地区的元麦粉所制作的粥,为苏中地区的特产。如今在泰兴、靖江元麦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说,当时好几个地方移植均宣告失败,只有在西藏﹑青海等地,江苏中部地区(泰州、泰兴、靖江)可以大面积种植,不同的是,西藏人唤其:青稞,用之酿酒,江苏省长江沿岸一带用其煮粥。靖江俗语说:”粯子粥灌灌,养的像胖倌“。对靖江人而言,粯子是个宝,热粥养胃,凉粥去燥。

            熬粯子粥是个耐心活儿,急火不得。最简单的是用凉水调拌成糊状的粯子倒入粥中,煮沸,这是现在年轻人会的。而考究的还是老一辈人的做法。一手搅拌粥,一手抖动瓢,瓢中是干粯子,将粯子均匀的洒入粥中。这种做法,粥更好喝,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了。小时候长看着母亲灶台后面生火,再在铁锅里加入适当水(冷热皆可),并放入些许米粒(可生可熟,有时也有隔夜饭),小火慢煮,待水沸米熟后,将粯子“扬”入其中,扬粯子时动作要轻、匀、敏捷,一手拿着盛粯子的瓢,把粯子纷纷扬扬雪花似地撒到粥锅里,一手拿着勺不断地舀起又放下,不停地搅活,继续煮至粯子散发出浓郁的麦香,可口的粯子粥即成。做粥的时候,这个粥很容易沸腾,所以锅边不要离人,火太旺,汤会溢出锅外。粯子粥的奇特之处是粥一定要做得稀,俗称“汤粥”。但是又一定要煮沸,让它腾起来,这样粥才会好喝。就是要煮久一点。因此,也就靖江有了小时候小孩“看粥锅”的习惯。记忆中,冬天早上常是依靠在灶台旁,手摸着灶台边暖着手,一边睡眼惺忪的看着粥锅,常常是粥瀑出来(溢出来,这个瀑字在靖江话中发一声,倒是很形象的表达出粥满四溢的景象),顶起釜冠(即锅盖,父亲生前退休无事考证过,认为靖江话的釜冠即锅盖),还睡的跟磕头虫一样。

          粯子粥因用水不同成红色或浅褐色,粥煮好后,香气弥漫,喝一口,清爽丝滑,口感非常好。而且粯子粥本身营养丰富,四季均可食用,具有特殊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热粥养胃补气,凉粥清火去燥等功效。

          这粥是南通、泰兴地区特有的,苏中地区通常早晚均食。夏季高温,当地居民会在清晨煮满一大锅,吊在水井中凉着,中午热燥收工回来,灌上几碗凉粥为食,既充饥又凉爽,真如久旱逢甘霖般,通体舒泰、沁人心脾。

          在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时期,为了照顾到孩子们长身体,男人们干活出劳力,贤惠能干的妇女们会在粯子粥锅里加面或糯米粉做成面块(读三声)子或雪(靖江对糯米粉的叫法)块子,吃起来汤溜溜,黏稠稠,也更耐饥。

          粯子粥最传统的吃法就是煮上一小锅,盛出一碗,辅以包子、烧饼,还有下粥的各式小菜(尤以萝卜干或是野芋头咸菜最美)和咸鸭蛋,或是捞上几条小杂鱼加炒黄豆做碗鱼冻搭搭粥,那简单的粥便出奇地香。

            近几年回去,靖江人对粯子粥还有了创新,在锅里下上馄饨,吃到嘴里滑而不腻,清爽而不寡味。年龄越来越大,东西吃过的越来越多,却独独难忘,家乡的一碗粯子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忘一碗粯子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du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