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先生说过,崂山有德文石刻三四处,屡次要带我去看,只因以前爬了个半爬,从谷底一路巨石攀爬,偶尔还要走在悬崖之上,陡峭难走,半途而返,从此知难而退,算来十年了。那天同去岠嵎山的朋友说起,人家走这条野路上山都数不清多少次了,由此兴起重去之念,只为寻访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石刻。
进山的道路狭窄陡峭,曲折蜿蜒,只容一车最低档通过,到得山路尽头,前面就是深谷,幸而有一小块地方能停车。先是从谷底探路前进,艰难跋涉,路遇一进山采蘑菇人,跟着他走,慢慢到了山崖之侧的“大路”,应是多年前以巨石铺成,不是台阶,就一块叠一块的倾斜着15度角铺成,光滑陡峭,好多地方被水流冲毁,想着下山时应该巨难走,回程果不其然几次差点摔倒。采蘑人称他也是采蘑不久,就在山里树林里转悠,说起德国石刻几处分别在哪,淳朴的山民说大约知道在哪里,“我们其实不看这些东西”,我不禁哑然失笑,是啊,退休在家吃喝不愁的我,和当前生存压力下的民众比起来,虽然也能感同身受,但是又能真正理解几分呢?
攀爬越来越艰险,有时需要穿过谷底的乱石,穿插到另一侧的悬崖上继续找路前进。直接在谷底行走是不现实的,虽然河床已干涸,时有小泉在叮咚,但巨石挡路、乱石穿空,地势复杂,只能在两侧的山崖上走。如此左右回复穿插,“之”字形迂回,到了一处谷底,前面是巨崖显然是我们翻越不过去的,没有路了。我们右突右冲,就是找不到路,也没有任何红丝带、水瓶子之类的驴友们留下的标志物指示方向。幸而又遇见刚从岔路分别不久的浙江口音的驴友,这一会儿功夫,他已经爬到山顶发现那是悬崖无奈又返回来,这位资深道友走路极快,大步流星,带领我们从左侧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上得一侧山崖,总算又找到了“大路”。攀谈间,跟随着资深道友,因为要跟随他的速度,埋头走路,竟不一会儿就到了“王子泉”。
一路上听“王子泉”,我还以为是个人名,是不是有个什么迷人的传说故事,原来“王子泉”是德国的王子曾在此泉水水潭沐浴,因名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1c9edb0b6fbe173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ecfa5b227f8b100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6bb1b1a46d18cefb.png)
到了泉边,突见一只大蛤蟆兀地跃入水中隐去。浙江道友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我回答这难道不是一只蛤蟆,就是大了点。他说这个不是蛤蟆,可能他也一时想不起名字来,只是反复跟我们说,蛤蟆是生活在比较污浊的水中的,如此清澈的山泉水是养不出这样的蛤蟆的。我说难道是田蜍,他想了想也说不是。我看得分明,就是一只大蛤蟆啊,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我,也只能如此了。
水极清澈,我说很浅啊,浙江道友说你看着浅,水太清的缘故,但是应有2米多深,说他自己170高,跳下去肯定就没过头顶了。石刻入石极深,这是1912年刻的,到现在111年了,看着象昨天才刻的一样。
略事休息,浙江道友说要继续出发,攀爬崂顶,然后从北九水穿越出去。本来我们今天主要目的就是来访碑,现在主要目的已经达到,时间又早,索性先跟从这难得遇到的向导,先爬一段山再说。于是我们一行三人,跟随道友的走路节奏,一路攀爬,其实道友还是放慢了自己的节奏的,据他说,他热爱爬山,到青岛2年时间,除了工作,剩下的就是登山了,先是爬遍了自己所在区的山的每一寸角落,今年又要问鼎崂山,其实他前天刚来爬了次,当然是另一条路,各种角度的爬山。他爬山中间不休息,也不看路边的风景,埋头爬山一直到山顶。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他都独自一人去爬山。我们说起的区里的每一个山,每一个环线、穿越、各种的野路、出口入口,他无一例外都爬过,所以他敢自称是爬过这山的每一寸土地。这真是我碰到的第一个登山牛人。
深山腹地,路极艰险,突兀出现了一户农居,养着鸡鸭鹅羊,用铁栏圈起来,据说是一对东北夫妻,在此筑屋居住至少已一二十年了吧,狗叫了起来,瘦瘦的女人出来跟我们攀谈了几句,邀请我们累了去喝茶、吃饭。时候尚早,我们谢绝了。继续爬山,道友说在这炖一锅鸡,要价300元,如果人多的话,这价格也说得过去。
到了一块巨石之上,道友说他要继续往上爬,按他的速度离山顶大约还有半小时,因为考虑到回程,车子还在下面,我们不继续往前了。和道友道了别,我们悠哉悠哉地往下走,下山毕竟容易点。路上摘了许多“山里红”野生山楂,果子娇小、又不酸,挂在树上满枝满头的,特别喜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c7918796270417a9.png)
又回到“王子泉”,吃饭、休息,拍摄、喂鱼,旁边的一块巨石上面很平整,可以飞无人机,躺在巨石之上,阳光热烈,以帽覆面,享受暖阳凉风。
继续往回走,曲折往复,到得一处巨石摩崖的对面,先生说这可能就是另一块德文石刻所在了,我们细瞧了瞧,没看见。因为从“王子泉”那可以看出,这10几年来,原来的蓝色涂料已经掉落了,又无人管理,估计巨石摩崖上的颜色也没有了。找了块露出天空的平整地方,他放飞无人机,打算用“上帝之眼”先来瞧一瞧,果不其然,真发现了。在横长的巨石的右下侧,也就占巨石十分之一的地方,有四行德文,只有最下面的一个单词“LOBEN"还残存着一点蓝色颜料的痕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bef30fb63fec3131.png)
我看旁边有条路似乎能下到谷底,便慢慢探路下去,久无人烟,路上全是枯枝烂叶碎石,艰难寻路下去,本打算走近了瞧,下到谷底能勉强看到第三行,再往前走,距离越近,地势越矮,越看不到全文。最后只能爬到一块巨石上,让先生遥遥拍照留念。
这几句德文翻译为:“振作起来,我的朋友,当你到达崂顶时,你将会畅饮,赞叹这美景! ”。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350aad258c13893f.png)
应当还有第三块石刻,先生说就在进山不远处,一处很小的地方,回来我们逐一细找,遍寻不见。也可能是与我们上次走的路,不完全一样,这次基本走的两侧山崖,那块小碑位置很低,离河不远,占地很小,也就一平方米左右。十余年的变迁,也可能被河水淹没了,或者被树木遮挡,总之没找到。有点遗憾。所幸先生之前的照片有保留。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6967/6edfaa77905f0270.png)
翻译为“登上这条希望之路,让这头骡子感到非常有趣,它很高兴。”这是因德人登山时有骡子协助驮运行李,借助骡子鼓励继续登山的意思。
先生把这组石刻照片发了朋友圈,并没带翻译文。一会儿同学孙玫瑰以颇有古意的五言诗翻译出来,令人拍案叫绝。原来玫瑰同学的先生通英、德、希腊文,又对古诗深研,居然以译诗的形式,且立意高古,颇有古首十九首之韵味。
有骡登山去,志满意气高。
奋力登山顶,畅饮赏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