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参加工作有6年左右时间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把我毕业后的一些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毕业了!难逃“毕业等于失业”的魔咒
2013年7月,我大学毕业,在大学里没有认真学习和规划的自己,也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
我和室友在大学周边合租了一个单间,每个月120元,每人均摊60。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们最初就是找一些短期的兼职和临时工,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低。
干货!一位90后的亲身经历!写给刚毕业或在象牙塔里的学子!我们经常去逛人才市场,但去了也主要关注一些生产工之类的工作。由于没有特长和其他优势,在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竟也没有去面试的勇气,总是担心公司在面试时问“你有什么特长”“大学时你参加了什么社会实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害怕一个字也答不出来。
没有一技之长,就会缺乏底气,面对喜欢的事物没有勇气去追求,总会感觉一无是处,也会越来越不自信。
后来找了一份整理档案类的临时工作,不需要面试直接上岗,但才做了几天就不去了,原因是每天都要转几趟公交,工作也单调无趣,白做了几天。
除了迷茫,还是迷茫!
公考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让自己找到了一点存在感
毕业后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考研,也算暂时逃避了就业压力。自己由于学习认真,好像连考研的底气也没有。好吧!没有选择,公考就是最好的选择。
那时,室友天天出去找工作,我则买了几本公考的书籍,每天就死记硬背,反复的抄写。写了又忘,忘了又写。花十多块钱在网上买了一个公考的视频教程,白天背资料,晚上就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看视频,有时候何时睡着的也忘记了。
干货!一位90后的亲身经历!写给刚毕业或在象牙塔里的学子!对于一心选择公考的同学来说,我希望下面的话对你们有点用。
公考是一个长跑的过程,每一个类型的题目都需要系统地复习,不管是死记硬背还是参加培训班,要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攻克。
当时,只要有公考的考试,不管距离远近,我都报名参加。一趟考试的各种费用如交通费、报名费等加起来需要几百块。刚开始的时候排名都在后面,慢慢的考多了就积累了一些经验,排名也逐渐考前。还有几次进了面试,但面试的竞争也大,最后都落选了。不过这些考试还是积累了一定经验,让自己最终考上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公考,慢慢地让自己找到了一点存在感,让自己意识到:只要认定目标,认真去做,付出努力,也可以做成一件事。
找准自己的兴趣,不是主观意愿的选择会让你纠结一辈子
我想给正在大学里的同学们说,毕业找工作这件事,是我们都无法逃避的。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我是不情愿在机关上班的。在机关的时间长了,感觉一辈子都看得到头。工作时间久了,也变得单调和乏味。
现在才明白,大学,是一个人读书和不断尝试的最好时光。我现在总在想,当初选择自主创业会怎样。如果当时自己对参加社会实践,早一点找到自己的兴趣,早一点为找工作作准备,那么现在就不会那么纠结,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的选择会让你很痛苦。
干货!一位90后的亲身经历!写给刚毕业或在象牙塔里的学子!很多时候,一旦做出选择,再选择的成本太高,高到没有勇气再去做一丁点改变。
所以在大学时,不妨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兴趣变成一辈子的工作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不管体制内体制外,拥有一项技能才是面对未知的最大保障
体制内的朝九晚五和一成不变让一些人选择了离职。很多时候,离职的念头也总是萦绕我的心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让很多人感觉很无赖,但离开体制后,又能够做什么!
网上流行一些说法,“当你发现离不开体制内得时候,你就是被体制化了”,这样看来,我早已被体制化。
干货!一位90后的亲身经历!写给刚毕业或在象牙塔里的学子!没有真正的本领,做那些任何人都会做的工作,你永远会依附别人。
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没有一技之长,总是会被人瞧不上。只有多拥有谁也拿不走的本领和技能,才的面对未来最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