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寒江独钓图》见影视作品中的“空白”营造

以《寒江独钓图》见影视作品中的“空白”营造

作者: 士多啤梨豆奶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08:22 被阅读0次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高峰。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是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宋元山水画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同时也是自然的本身。”宋画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工笔,细微勾染的法度,这也是宋画令人惊叹的地方,提到宋画最具代表的就是“南宋四家”。“南宋四家”是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亦称“南宋四大家”,亦有“李刘马夏”之称。而在南宋四家中,有位画家对细微的局部有着过人的观察和描绘,这就是马远。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马远出生于丹青世家,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有着很高的造诣。马远对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他在山水画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马远多作山水一角之景致,所画的树石线条刚劲坚凝,有如折钗骨似的弯折之角。马远的作画风格克承家学,并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施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其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比如其构图完全不同于北宋山水画中常见的全景式构图,他在构图时多截取一角,在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故被人称为“马一角”。

    在马远的众多山水画作品当中,较被人熟知的就是《寒江独钓图》。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幅千年名画的时候,脑海中便会下意识地念出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问,独钓寒江雪。没错,马远所作的这幅《寒江独钓图》确实与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歌《江雪》有关,这幅画是一种诗意画,可以让我们从中领略一番“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寒江独钓图》画一老人坐舟之端,舟的另一端被老者压得翘起,垂钓于水中,仅在舟的前后画几道波纹,其余皆空白,却表现了浩茫大江中垂钓者的逍遥自在。画家巧妙地利用四周空白突出中央主体,同时也给人以江水浩瀚的想象空间。布局简约,独具一格,在烘托画面气氛和营造意境上很具有特色。只画了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一位渔翁独自坐在小船的一端,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物体,几乎全是空白,但这空白的背景表现出的是壮阔的烟波万里,意境缥缈,虚实结合,而老翁将“独”字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宽阔,寒气逼人,远处大片的空间拉开了画面的空间距离,与一叶扁舟形成强烈对比,把观赏者的眼光积聚于此,景虽小却意境深远。正如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种诗一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运用了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既凝重又富有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一般来说,一幅画中的主要物体要引人注目,次要部分可以忽略,这是人们在观赏事物时的基本要求和习惯。中国画家作画就是根据这种习惯来处理画面的。画面主体要求清楚、明了、突出;次要的东西连同背景可以尽量简略舍弃,用大片空白代替。但是中国画中的这种空白,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包含有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想象与情感,是意境生成之处。

    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宗白华在谈到中国画的空白时说:“空白在中国画里不是包罗万象位置万物的轮廓,而是融入万物内部,参加万象之动的虚灵的‘道。画幅中虚实明暗交融互映,构成飘渺浮动的氤瘟气韵,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画山水时,空白是高天浩渺;画鱼虾时,空白是静水流深。“空白”源自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布局艺术,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在留出的空白中让人展开想象,品味无穷的乐趣,为观者的审美思维提供了想象、鉴赏的空间,以此来增加图画整体的美感和意境。在国画中,空白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和衍生,代表了疏与密的关系和画面的空间。它不仅与具体物象息息相关,而且衬托了主体,同时也使得画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主动性。

    “空白”也被称作为“虚实结合”。“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虚”与“实”相对,无笔墨处即为“虚”。中国古代画家在作画时会遵守“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因为做到“虚实结合”才会有“意境”的诞生。而这个原则最早即发源与老子的哲学。老子认为,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或者说是“虚”和“实”的统一。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虚空,就像风箱一样。这种虚空并不是虚无,虚空之间充满了“气”。正是因为有这种虚空,才有万物的流动、运化,才有不竭的生命。任何事物都不能只有实而没有虚,不能只有“有”而没有“无”。一个事物如果只有“实”而没有“虚”,只有“有”而没有“无”,这个事物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所以,老子强调要“有无相生”,只有做到“有无相生”,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

    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虚实结合”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这条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并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可见其分量的重要。“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没有气韵生动,艺术品就没有了生命。没有虚空,中国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就不会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产生。

    《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造出意境的典范之作。“意境”不仅可以体现在诗歌、绘画当中,它也可以产生与我们的影视创作之中。在影视作品中,意境的创作关键是要抓住情感,调动观众艺术感受情绪,唤起观众丰富的想象,处理好写意和写实的结合,并利用影视创作的手段,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作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最容易让人感受到影视世界中的意境之美是费穆的《小城之春》。完成于1948年的《小城之春》是费穆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此部影片,费穆是按苏东坡《蝶恋花》词的意境和韵致来构思全片视听形象的。词境中的怀春感伤、惆怅之情化为了《小城之春》的淡墨风格。影片中精到的人物心理刻画,恰到好处的情绪渲染和环境气氛营造,表现出十足的中国古典美学的写意风韵。费穆带着同病相怜的感受把它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物我两忘的意象境界。这部电影的作品的意境,早已经超越了银幕时空的界限,让一代代观众回味,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创造意境的时候,应该积极融入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文化意识。时至今日,意境形态作为百花的一枝,虽然仍然具有审美价值,但是现代社会的人格规范显然已经与古典时期大相径庭,如果仍然一味地简单沿用古典意境的形态,这样的艺术作品必然无法与当代观众达成深层次的心灵沟通,也无法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冲击,使其进入到虚实相生的意境审美状态。因为影像内外的联动着的无穷的自由想象,是以观众的认同和共鸣为基础的。如果无视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变化中的大众心理,将很难创作出能获得广泛认同的,具有深远意境的影视作品。而当下,在文化意识上缺少现代性的融入是当前许多以意境见长的影视作品共同的弊端,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要在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时,应当加以注意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寒江独钓图》见影视作品中的“空白”营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f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