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眼、口、心,组成一个聪字。谁最重要?显然是耳,占了一半的分量。难怪听力上的损失,就叫失聪。
他是一位长者,年轻时受过很多磨难,可从来没有怨恨过任何人。恰恰相反,他对人越来越宽容,从不倚老卖老,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哪怕一件事情他自己已经有了主张,他也愿意倾听反对者的想法。在他看来,反对的理由就是完善主张的基础,这样才能考虑更加周全。
他不需要别人对他表达尊敬,如果真的尊敬他这位长者,就告诉他一些新鲜的事,然后讲你的看法,他愿意倾听。
年轻人,他从来都是大力提携。他知道,未来是年轻人的,应该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年轻人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最为欣赏。当然,也因为这股冲劲,年轻人很难考虑周全,容易给自己惹上麻烦,他总是善意提醒和极力保护。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重要,于是,对很多人、很多事,他很重要。尽管他很少跟别人讲道理,但很多人把他视为精神导师。为什么呢?他喜欢听别人讲,喜欢就别人讲的提问题,引导别人自己去发现问题和完善逻辑。
人贵述己而不自诩,这一点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爱吹牛的人,或许是缺少自信;怕别人说自己吹牛而不敢表达的人,或许也并非内心坦荡。述己而不自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内心不纯粹、不坦荡的人,肯定做不到,这是装不会的事情。
能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保持平常心,并且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才称得上“聪”。真正“聪”的人,一定有良好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他们知道要自立自强,同时也懂得和别人合作,两者从来都不矛盾。
这位长者一辈子成就了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事,但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他把自己放低到了尘埃里,最后开出了一朵美丽的人生之花。他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大地总是无言却永远公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有的人去了,可他还活着。他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甚至丑陋,进而知耻后勇,不断改进和完善。达到他的境界很难,但见贤思齐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无论身处何处,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栽花。就算有些花朵没有结果,心灵之花也会美丽绽放。从今天开始,从小事做起,一定多给别人表达的机会,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要克服内心的狭隘,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做一个真正称得上“聪”的人,就像那位从未蒙面的长者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