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索拉
我在线下做过一次分享,当时准备的PPT给了不少人。
创客猫的运营妹子和我说,那个PPT她给刚入行做新媒体的同学看了,帮助很大。
那么多私聊我的人里面,她是少有的真正利用好那份PPT的人。
其他有我联系方式的人,热衷问怎么做才能立刻如何,而不是自己先做了再问我有什么优化的方法。
有次正好和人谈事,回复得不及时,让一个人先写,却被说高冷。
我和朋友感慨,每个人都认为直接问就能得到捷径,可不管写作还是新媒体运营都是做了有问题了才更清楚。
他说,成熟的人明白代价的意义,懂得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些总以为讨好就能得到方便的,反而容易绕远路。
这位朋友第一次创业是做餐饮,当时有人提议他可以参照某间餐厅的模式,还主动介绍了营销公司,他心里想尽快盈利,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最后模式照搬了,钱烧完了,店铺也倒了。
在他看来,那人操盘过,必然懂得其中窍门,为了更快实现盈利,他必须走一条捷径。
实际上,就算属于同类品牌,不同因素组合也有不同情况和不同方案。
更主要的是,我们看到别人最后的成功,却忽略整个过程需要投入的成本,而那些负责包装的角色,不少隐瞒甚至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那种看上去轻松的捷径,更像是铺在陷阱上的黄金,以为触手可得,最终一脚踏空。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曾付出任何,还想一夜暴富。
之前上Spenser写作课的时候,《京华时报》特约记者王鹏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颇深。
他说:提升词汇量没有捷径,必须长期阅读积累。
这里的“词汇量”,换成创作能力、工作能力,同样适用。
当知识付费掀起一轮热潮,越来越多人开始听职场牛逼大咖、别人主副业兼顾、自媒体逆袭等各种分享。
我协助朋友搭建一些课程的过程,看到不止一个人问这个能不能让自己爆红也赚钱之类的话,而问出这句话的人,实际连每节课具体讲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花几百块听几堂课就能爆红,那些花费上百万整容的人又何苦在脸上动刀子呢。
我也很喜欢听课,甚至以前也想过这样可能能让自己更快实现某个目的。
但本身积累不够,还时不时犯懒,最终结果就是花了一段时间甚至金钱做一堆无用功,还打乱原有的节奏。
知识可以获取,方法可以模仿,但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看到某个人多牛逼,也是因为别人走过足够多的路已经抵达一定高度,那些细枝末节自然不会出现在需要浓缩的分享或者回顾。
那些多数人眼里的捷径,其实是当事人披荆斩棘硬生生踩出的路。
以及,那些别人眼里一定有捷径的成功者,往往不相信所谓的捷径。
好友小米就是这样。
前段时间,朋友的朋友邀请她投个项目,对方说她只需要付出多少资金就可以占股多少何时盈利多少,至少听起来足够诱人的,也有共同好友参与进去表示挺靠谱。
她也一直有参投一些项目,特别有潜力的还会all in进去一段时间,所以这回也也一样,让别人帮忙打听,也亲自拜访过操盘项目的公司,观察一段时间后,确定是个类似庞氏骗局的手法,明面没说,一直拒绝。
共同好友不理解,还说朋友是看在她有本事才邀请她,有捷径不走多傻。
类似事情,我们身边长辈也玩过,一般会有某段时期的确能够盈利不少。
如果假装不知道,投入一段时间再退出捞一笔也不是不可以。
她说,如果走了那条所谓捷径,一圈子朋友也可能跟她一起,自己可以快进快退,大家却可能无法抽身,到时候朋友损失钱财,自己丢了朋友,还良心不安。
所以她宁愿自己辛苦些,也坚持做一些真正靠谱的项目。
一些同学总会羡慕她创业顺利,说什么运气太好、贵人相助、家里帮忙,说得好像她就是走捷径似的,却忽略了公司的建立、运营、盈利甚至管理都离不开她的统筹,更别提创业过程遇到的破事和付出的代价。
而作为领导者,过程苦痛,走过的弯路,都是不能公开说的。
她曾与我感叹,当别人以为你能做成某件事肯定有捷径的时候,那就说明你成了。但我们自己知道,没有捷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摸索。
纵观各个行业,有人成了名人、行家或专家,甚至是宗师,无非将一件事做透了,这个需要亲自投入时间、精力、技巧甚至是技巧。
你想要的捷径也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但那也只是属于那个人的。
大道至简,但多数人都故意忘记。
而他们苦苦追求的所谓捷径,要么明码标价,要么陷阱无数。
当然,心想怎么抄近路之前,或许可以先想想,人人焦虑的时代,你想这么做,别人也是,凭什么得到通行证的会是你。
如果自己都想不出要投入什么,那大概要小心前方是否熊出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