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大排序,三大查找是《数据结构》当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在这里为了复习顺带总结了一下常见的八种排序算法。 常见的八大排序算法,他们之间关系如下:
排序算法.png
他们的性能比较:
性能比较.png
下面,利用Python分别将他们进行实现。
直接插入排序
· 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gif
直接插入排序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依次跟前面已经排好的元素相比较,如果选择的元素比已排序的元素小,则交换,直到全部元素都比较过。 因此,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直接插入排序可以用两个循环完成:
-
第一层循环:遍历待比较的所有数组元素
-
第二层循环:将本轮选择的元素(selected)与已经排好序的元素(ordered)相比较。 如果:selected > ordered,那么将二者交换
· 代码实现
直接插入排序def insert_sort(L):
#遍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其中0号索引元素默认已排序,因此从1开始
forx in range(1,len(L)):
#将该元素与已排序好的前序数组依次比较,如果该元素小,则交换
#range(x-1,-1,-1):从x-1倒序循环到0
fori in range(x-1,-1,-1):
#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交换
if L[i] > L[i+1]:
temp = L[i+1]
L[i+1] = L[i]
L[i] = temp
希尔排序
· 算法思想:
希尔排序.png
希尔排序的算法思想:将待排序数组按照步长gap进行分组,然后将每组的元素利用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每次将gap折半减小,循环上述操作;当gap=1时,利用直接插入,完成排序。 同样的: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希尔排序的总体实现应该由三个循环完成:
-
第一层循环:将gap依次折半,对序列进行分组,直到gap=1
-
第二、三层循环:也即直接插入排序所需要的两次循环。具体描述见上。
· 代码实现:
#希尔排序def insert_shell(L):
#初始化gap值,此处利用序列长度的一般为其赋值
gap = (int)(len(L)/2)
#第一层循环:依次改变gap值对列表进行分组
while(gap >= 1):
#下面:利用直接插入排序的思想对分组数据进行排序
#range(gap,len(L)):从gap开始
forx in range(gap,len(L)):
#range(x-gap,-1,-gap):从x-gap开始与选定元素开始倒序比较,每个比较元素之间间隔gap
fori in range(x-gap,-1,-gap):
#如果该组当中两个元素满足交换条件,则进行交换
if L[i] > L[i+gap]:
temp = L[i+gap]
L[i+gap] = L[i]
L[i] =temp
#while循环条件折半
gap = (int)(gap/2)
简单选择排序
· 算法思想
简单选择排序.gif
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比较+交换。
-
从待排序序列中,找到关键字最小的元素;
-
如果最小元素不是待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将其和第一个元素互换;
-
从余下的 N - 1 个元素中,找出关键字最小的元素,重复(1)、(2)步,直到排序结束。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简单选择排序也是通过两层循环实现。 第一层循环:依次遍历序列当中的每一个元素 第二层循环:将遍历得到的当前元素依次与余下的元素进行比较,符合最小元素的条件,则交换。
· 代码实现
# 简单选择排序def select_sort(L):#依次遍历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
forx in range(0,len(L)):#将当前位置的元素定义此轮循环当中的最小值
minimum = L[x]#将该元素与剩下的元素依次比较寻找最小元素
fori in range(x+1,len(L)):
if L[i] < minimum:
temp = L[i];
L[i] = minimum;
minimum = temp#将比较后得到的真正的最小值赋值给当前位置
L[x] = minimum
堆排序
·
堆的概念 堆:本质是一种数组对象。特别重要的一点性质:<b>任意的叶子节点小于(或大于)它所有的父节点</b>。对此,又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大顶堆要求节点的元素都要大于其孩子,小顶堆要求节点元素都小于其左右孩子,两者对左右孩子的大小关系不做任何要求。 利用堆排序,就是基于大顶堆或者小顶堆的一种排序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大顶堆来实现。
基本思想: 堆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
1.首先将序列构建称为大顶堆; (这样满足了大顶堆那条性质:位于根节点的元素一定是当前序列的最大值)
建构大顶堆.png
2.取出当前大顶堆的根节点,将其与序列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此时:序列末尾的元素为已排序的最大值;由于交换了元素,当前位于根节点的堆并不一定满足大顶堆的性质)
3.对交换后的n-1个序列元素进行调整,使其满足大顶堆的性质;
Paste_Image.png4.重复2.3步骤,直至堆中只有1个元素为止
代码实现:
#-------------------------堆排序--------------------------------#**********获取左右叶子节点**********def LEFT(i):
return 2*i + 1def RIGHT(i):
return 2*i + 2#********** 调整大顶堆 **********#L:待调整序列 length: 序列长度 i:需要调整的结点def adjust_max_heap(L,length,i):#定义一个int值保存当前序列最大值的下标
largest = i#执行循环操作:两个任务:1 寻找最大值的下标;2.最大值与父节点交换
while (1):#获得序列左右叶子节点的下标
left,right = LEFT(i),RIGHT(i)#当左叶子节点的下标小于序列长度 并且 左叶子节点的值大于父节点时,将左叶子节点的下标赋值给largest
if(left < length) and (L[left] > L[i]):
largest = left
print('左叶子节点')
else:
largest = i#当右叶子节点的下标小于序列长度 并且 右叶子节点的值大于父节点时,将右叶子节点的下标值赋值给largest
if(right < length) and (L[right] > L[largest]):
largest = right
print('右叶子节点')#如果largest不等于i 说明当前的父节点不是最大值,需要交换值
if (largest != i):
temp = L[i]
L[i] = L[largest]
L[largest] = temp
i = largest
print(largest)
continue
else:
break#********** 建立大顶堆 **********def build_max_heap(L):
length = len(L)
forx in range((int)((length-1)/2),-1,-1):
adjust_max_heap(L,length,x)#********** 堆排序 **********def heap_sort(L):#先建立大顶堆,保证最大值位于根节点;并且父节点的值大于叶子结点
build_max_heap(L)#i:当前堆中序列的长度.初始化为序列的长度
i = len(L)#执行循环:1\. 每次取出堆顶元素置于序列的最后(len-1,len-2,len-3...)# 2\. 调整堆,使其继续满足大顶堆的性质,注意实时修改堆中序列的长度
while(i > 0):
temp = L[i-1]
L[i-1] = L[0]
L[0] = temp#堆中序列长度减1
i = i-1#调整大顶堆
adjust_max_heap(L,i,0)
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gif冒泡排序思路比较简单:
1.将序列当中的左右元素,依次比较,保证右边的元素始终大于左边的元素; ( 第一轮结束后,序列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当前序列的最大值;)
2.对序列当中剩下的n-1个元素再次执行步骤1。
3.对于长度为n的序列,一共需要执行n-1轮比较 (利用while循环可以减少执行次数)
*代码实现
#冒泡排序def bubble_sort(L):
length = len(L)#序列长度为length,需要执行length-1轮交换
forx in range(1,length):#对于每一轮交换,都将序列当中的左右元素进行比较#每轮交换当中,由于序列最后的元素一定是最大的,因此每轮循环到序列未排序的位置即可
fori in range(0,length-x):
if L[i] > L[i+1]:
temp = L[i]
L[i] = L[i+1]
L[i+1] = temp
快速排序
· 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gif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挖坑填数+分治法
1.从序列当中选择一个基准数(pivot) 在这里我们选择序列当中第一个数最为基准数
2.将序列当中的所有数依次遍历,比基准数大的位于其右侧,比基准数小的位于其左侧
3.重复步骤1.2,直到所有子集当中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用伪代码描述如下: 1.i =L; j = R; 将基准数挖出形成第一个坑a[i]。 2.j--由后向前找比它小的数,找到后挖出此数填前一个坑a[i]中。 3.i++由前向后找比它大的数,找到后也挖出此数填到前一个坑a[j]中。 4.再重复执行2,3二步,直到i==j,将基准数填入a[i]中
· 代码实现:
#快速排序#L:待排序的序列;start排序的开始index,end序列末尾的index#对于长度为length的序列:start = 0;end = length-1def quick_sort(L,start,end):
ifstart < end:
i , j , pivot = start , end , L[start]
whilei < j:#从右开始向左寻找第一个小于pivot的值
while(i < j) and (L[j] >= pivot):
j = j-1#将小于pivot的值移到左边
if (i < j):
L[i] = L[j]
i = i+1 #从左开始向右寻找第一个大于pivot的值
while(i < j) and (L[i] < pivot):
i = i+1#将大于pivot的值移到右边
if (i < j):
L[j] = L[i]
j = j-1#循环结束后,说明 i=j,此时左边的值全都小于pivot,右边的值全都大于pivot#pivot的位置移动正确,那么此时只需对左右两侧的序列调用此函数进一步排序即可#递归调用函数:依次对左侧序列:从0 ~ i-1//右侧序列:从i+1 ~ end
L[i] = pivot#左侧序列继续排序
quick_sort(L,start,i-1)#右侧序列继续排序
quick_sort(L,i+1,end)
归并排序
算法思想:
归并排序.gif
1.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它的基本操作是:将已有的子序列合并,达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
2.归并排序其实要做两件事:
o 分解----将序列每次折半拆分
o 合并----将划分后的序列段两两排序合并 因此,归并排序实际上就是两个操作,拆分+合并
3.如何合并? L[first...mid]为第一段,L[mid+1...last]为第二段,并且两端已经有序,现在我们要将两端合成达到L[first...last]并且也有序。
o 首先依次从第一段与第二段中取出元素比较,将较小的元素赋值给temp[]
o 重复执行上一步,当某一段赋值结束,则将另一段剩下的元素赋值给temp[]
o 此时将temp[]中的元素复制给L[],则得到的L[first...last]有序
4.如何分解? 在这里,我们采用递归的方法,首先将待排序列分成A,B两组;然后重复对A、B序列 分组;直到分组后组内只有一个元素,此时我们认为组内所有元素有序,则分组结束。
·
代码实现
# 归并排序#这是合并的函数# 将序列L[first...mid]与序列L[mid+1...last]进行合并def mergearray(L,first,mid,last,temp):#对i,j,k分别进行赋值
i,j,k = first,mid+1,0#当左右两边都有数时进行比较,取较小的数
while(i <= mid) and (j <= last):
if L[i] <= L[j]:
temp[k] = L[i]
i = i+1
k = k+1
else:
temp[k] = L[j]
j = j+1
k = k+1#如果左边序列还有数
while (i <= mid):
temp[k] = L[i]
i = i+1
k = k+1#如果右边序列还有数
while (j <= last):
temp[k] = L[j]
j = j+1
k = k+1#将temp当中该段有序元素赋值给L待排序列使之部分有序
forx in range(0,k):
L[first+x] = temp[x]# 这是分组的函数def merge_sort(L,first,last,temp):
if first < last:
mid = (int)((first + last) / 2)#使左边序列有序
merge_sort(L,first,mid,temp)#使右边序列有序
merge_sort(L,mid+1,last,temp)#将两个有序序列合并
mergearray(L,first,mid,last,temp)# 归并排序的函数def merge_sort_array(L):#声明一个长度为len(L)的空列表
temp = len(L)*[None]#调用归并排序
merge_sort(L,0,len(L)-1,temp)
基数排序
算法思想
基数排序.gif1.基数排序:通过序列中各个元素的值,对排序的N个元素进行若干趟的“分配”与“收集”来实现排序。 分配:我们将L[i]中的元素取出,首先确定其个位上的数字,根据该数字分配到与之序号相同的桶中 收集:当序列中所有的元素都分配到对应的桶中,再按照顺序依次将桶中的元素收集形成新的一个待排序列L[ ] 对新形成的序列L[]重复执行分配和收集元素中的十位、百位...直到分配完该序列中的最高位,则排序结束
2.根据上述“基数排序”的展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实现的过程
· 代码实现
#************************基数排序****************************#确定排序的次数#排序的顺序跟序列中最大数的位数相关def radix_sort_nums(L):
maxNum = L[0]#寻找序列中的最大数
forx in L:
if maxNum < x:
maxNum = x#确定序列中的最大元素的位数
times = 0
while(maxNum > 0):
maxNum = (int)(maxNum/10)
times = times+1
return times#找到num从低到高第pos位的数据def get_num_pos(num,pos):
return ((int)(num/(10**(pos-1))))%10#基数排序def radix_sort(L):
count = 10*[None] #存放各个桶的数据统计个数
bucket = len(L)*[None] #暂时存放排序结果#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执行循环
forpos in range(1,radix_sort_nums(L)+1):
#置空各个桶的数据统计
forx in range(0,10):
count[x] = 0
#统计当前该位(个位,十位,百位....)的元素数目
forx in range(0,len(L)):
#统计各个桶将要装进去的元素个数
j = get_num_pos(int(L[x]),pos)
count[j] = count[j]+1
#count[i]表示第i个桶的右边界索引
forx in range(1,10):
count[x] = count[x] + count[x-1]
#将数据依次装入桶中
forx in range(len(L)-1,-1,-1):
#求出元素第K位的数字
j = get_num_pos(L[x],pos)
#放入对应的桶中,count[j]-1是第j个桶的右边界索引
bucket[count[j]-1] = L[x]
#对应桶的装入数据索引-1
count[j] = count[j]-1
# 将已分配好的桶中数据再倒出来,此时已是对应当前位数有序的表
forx in range(0,len(L)):
L[x] = bucket[x]
后记
写完之后运行了一下时间比较:
· 1w个数据时:
直接插入排序:11.615608
希尔排序:13.012008
简单选择排序:3.645136000000001
堆排序:0.09587900000000005
冒泡排序:6.687218999999999
#****************************************************
快速排序:9.999999974752427e-07
#快速排序有误:实际上并未执行#RecursionError: 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in comparison
#****************************************************
归并排序:0.05638299999999674
基数排序:0.08150400000000246
· 10w个数据时:
直接插入排序:1233.581131
希尔排序:1409.8012320000003
简单选择排序:466.66974500000015
堆排序:1.2036720000000969
冒泡排序:751.274449
#****************************************************
快速排序:1.0000003385357559e-06
#快速排序有误:实际上并未执行#RecursionError: 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in comparison
#****************************************************
归并排序:0.8262230000000272
基数排序:1.1162899999999354
从运行结果上来看,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真的快。 对于快速排序迭代深度超过的问题,可以将考虑将快排通过非递归的方式进行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