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功夫下得不够,这两天很难达到以前的状态。当写下这句话时,心里又有疑问:是功夫不够,还是看原文的时间欠缺呢?细想,更多的是后者。以前手边没有什么资料,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读原文上,在一遍遍读中思考,觉着文思泉涌,每遍都有所得。可是这两天回家了,把各个大家解读论语的书都找了出来,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就看看这家,看看那家。这样的结果,障壁了自己的感受,大脑成了各个专家的跑马场,所以不会产生兴奋感和获得感。抛弃一切,回到原文上,用自己的心与圣贤印对。(我反思,为什么我那么乐于看他人注释呢,获得安全感,不相信自己,用名人给自己撑腰。二是贪名,想让别人听了赞许自己。)无论怎样,回到孔子的原文上,用自己生命与圣贤印对。
“述而“这一章,主要述孔子。孔子有什么特点呢?总结起来主要一下几点:好学;为什么好学呢?从哪里体现出来呢?因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为快乐。孔子达到了学习的乐之者的境界。学习对他来说是享受。所以他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因为学习是快乐的,是一种享受,所以孔子敏。总是勤勉地学习。因为好学,所以好古。喜欢向先人,向智者学习,喜欢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所以他说,信而好古。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改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
善教。不愤不发,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学生,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是个“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人。
本来想早早写好,可是晚上要参加一个饭局,一直很晚才回来,回来后又到婆婆那里看看,又买了一些东西,直到十一点才拿起手机。今晚在晚餐的交谈中收获很大:首先是对现的认识,以前通过不太多的接触,对他有了些了解,甚是佩服。今晚进一步交谈后,对他了解更深了。也更佩服他的学识,他的思维方式,他对问题本质的洞见。总之他身上很多东西都是我所缺乏的。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他的人生态度,人过一生不容易,一定要充分体验、感受,发现的天赋所在,把自己所有的可能性都变成现实。再一点,他懂得舍,舍是大家都不愿面对的,但是能舍是一种智慧。比如,他讲到自己曾经写了很多诗,但是当写到一定数量时,他毅然决然把那些诗歌放到一个邮箱中,然后设了一个自己都记不住的密码,就此于那些诗歌告别。他作为一个理工男,写了20多万字的人生感悟。并且,他还有一个,遇到疑问不解决不罢休的特点。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