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3989/124586c939c82c26.jpg)
老杨兄弟姐妹几个都在外打拼,每年春节或节假日回家一到两次。都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快八十了,不管大家在外混得好与不好,每年回家过年是雷打不动的规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自天南海北归巢,一大家子以奶奶为中心热热闹闹地团年。
包括老杨兄弟姐妹及孙子辈在内,每年回家,从穿的到吃的到用的无不变着法子孝敬老人。奶奶这也不要,那也不收,称穿不完用不完,挣钱不易糟蹋钱了。老人怕孩子们不信,打开陈年木柜,一件一件翻出箱底的衣物。不料不少衣物被老鼠啃得千疮百孔,奶奶心疼得直跺脚。
孩子们遂满屋子翻寻不能用不能吃的陈货,结果找出来一大堆,包括一些过期营养品。孙子们欲一古脑扔掉,奶奶横加阻挡,坚称还可以吃还可以用。孩子们不依,坚持着扔了。
老人便生气了,升起一脸的寒霜,搬了条小板凳坐到屋前的太阳底下生闷气,这样的情形年年上演。
去年的时候,同样是此情此景,老杨担心母亲气坏了身子,陪着老母亲晒了一下午的太阳。做文化工作的儿子与老母亲一席长谈后,终于洞悉了老人的心结。
这个心结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二十几年前,老杨一家子从故乡举家迁移到荆州的市郊。父亲去世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兄弟姐妹长大。当年迁移户口时,因母亲的原籍未登记在册,故漏迁了母亲的户口。不曾想迁来市郊二十年后,市郊的政策有变,针对市郊农民实行了养老统筹。女性满55岁,男性满60岁开始享受养老待遇。眼看着身边的邻居一个接一个拿上了养老金,且年年看涨,母亲失落了,心理落差巨大,因为一时的大意,现如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享受国家政策了。
母亲长嘘短叹,吐露心声:要是你老娘也拿到退休金的话……后面的话老娘打住了。
老杨于是明白了老母亲郁郁寡欢的原委。
今年距离春节还有二十余天的时候,老杨早早回家了。他到老家找到一位公安局做领导的朋友,陈述了老母亲的情况。朋友在老杨的授意下给老杨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自己身份,并告知老人,根据现行政策,特事特办,老人漏掉的户口可以补上,然后随迁子女,落户手续办好后,老人立马可以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养老金待遇。不过,此事不宜声张,须守口如瓶,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老母亲接到此通电话,喜出望外,连连道谢,声称绝不声张,保证言听计从。
老杨如此这般的操作了一番后,回到家给了老母亲一张银行卡,告诉老母亲事情妥了,下月起等着收养老金吧!
果不其然,大年前几天,老母亲的银行卡里到了一笔钱。大年三十的时候,老母亲一反常态,主动地穿戴一新,和子孙们过了个开开心心的大年。
孙子们不明就里,特别诧异奶奶的变化,刨根问底,奶奶作回避状,问得烦了,抛开小辈和往年一样一个人跑到了太阳底下。
孙子们不远处静静观察发现,奶奶今年的神情与往年大不相同了,往年是气鼓鼓的,一脸的不悦;这次风轻云淡,闭目养神。几个子女凑到跟前,母亲便与几个子女谈笑风声着。一待孙子辈靠前,谈笑声立马歇住了。三番两次后,孙子们弄得一头雾水。大人们望着一众小辈的诧异表情,大家心领神会,一阵哈哈大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