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716天早安问候。
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
1.陪伴只是陪着吗?
很多人都说,有了孩子呀,你就甭想着自己的生活,尤其孩子上学以后,就要一直陪着,直到孩子上大学为止。
所以,很多家长每天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写作业,如果孩子不认真,就开启唠叨模式:
“你磨蹭啥呢?赶紧写啊?” “你看谁谁谁……”
这种家长总会抱怨,说自己为陪孩子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
也有一些全职妈妈,经常会孩子在外面玩,可是也总会看到她躲在一旁,低头看着手机,孩子在一旁自己玩儿,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孩子会时不时看向妈妈的方向,生怕妈妈离开一样……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孩子身边陪着就是陪伴,哪怕是拿着手机,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说话,或者就是看着孩子……
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视为无效的陪伴。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
2.没有回应就没有爱的链接。
作为父母,我们曾一度认为,父母尤其是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未来会越幸福。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3-11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孩子的内心极其的敏感和脆弱,客体关系心理学讲到,即便是婴儿,已经能对养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情绪保持极其敏感的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透过抚养者的表情、声音、肢体动作,来感知养育者的内在状态。
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回应,如果这种回应是被动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孩子之间的链接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没有链接就没有流动的爱。
与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或与孩子简单地几句对话,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注,这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3.放不下期待 陪伴没有意义。
每个父母都想做好父母,从教育理念上来讲,我们这代父母要比我们的父辈在认知层面上了解得更多。
很多人说自己曾经是留守儿童,从小饱受“亲子中断”的痛苦,现在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跟父母分开。
有的人说,儿时经常被父亲打骂,以后绝不能动用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
还有人说,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学习,结果现在自己学无所成,所以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功利,当我们放下工作,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只是因为所谓“好父母”的标准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做。
但是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是有期待的,我们一直希望孩子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做,否则我们就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愤愤不平,掉入受害者模式。
你是不是也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对着孩子责骂:
“就为了陪你,我这一天啥也没干,可是你呢……”
“自打你出生,我连一个完整的电视剧都没看过,不就是为了陪你吗?你争气了吗?”
有问家长说,“带孩子很烦,陪他们玩是在浪费时间,最主要的是他什么也学不到,总是傻乎乎地玩。”
决定趁着休息日带孩子去博物馆,可是孩子并不想去,他就想让妈妈带他去游乐场玩。妈妈觉得好不容易有空陪陪孩子,得“有意义”,要能学到东西,才不枉费自己牺牲了大把的工作时间。
后来,孩子拗不过妈妈,去了博物馆,但是他全程无精打采,最后悻悻而归。
其实,孩子,他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他需要的是尽情地玩,是妈妈给予爱的滋养,他需要的是心灵的陪伴,当他感觉到足够安全,感觉到被爱时就会有能力去爱别人,有精力把兴趣转向外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自己所需的生活。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你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你。
4.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会 2012 年压力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超过 69% 的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压力影响到了孩子,只有 14% 的孩子说父母的压力没有影响到自己。
作为父母,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的压力会影响孩子的自身压力水平。父母自身的压力过大,精神会过于紧张,在精神紧张状态下,从而使父母变得暴躁、易怒。
而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处于父母消极情绪的笼罩下,情绪长期受到压抑而无法宣泄,皮质醇的分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皮质醇是肾上腺里一种主要的应激激素,它能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很好地控制皮质醇的分泌和含量,但它易受压力、营养、睡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一旦机体的皮质醇含量长期超过正常水平,就会对孩子认知等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这个时候,你跟孩子的相处,不仅无法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管理情绪,还有可能因为你的坏情绪,导致孩子的情绪认知发展受到伤害。
所以,如果你感到压力或焦虑等负面情绪时,请不要勉强自己跟孩子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