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简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非常受感触,《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
刚当妈妈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对这个刚刚来到我的世界的小生命,充满着抵触情绪。
在我的想象中,养孩子就和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简单,喂个奶把孩子交给婆婆带就行了。可真当自己当了妈妈之后才知道,原来有了个孩子这么辛苦。
新生儿一天虽然要睡十六七个小时,但每三四个小时就回醒了喝词奶再睡。夜里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哭闹,这种情况在孩子两个月到九个月的时候会更猛。
作为一个有着轻微社交恐惧症的妈妈,对一个人说个四五句话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居然要整天跟孩子嘀咕,真的会受不了。
这只是当妈妈过程中会遇到麻烦的冰山一角,在带小孩的过程中片刻的安静都是一种奢求。
习惯了我行我素的风格,就非常受不了凡事都要耐心,心平气和的交流。
这一切都源于我在养孩子之前没有考试,没有复习相关资料,一个育儿文盲什么都没有准备就有了孩子,这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在我身上还挺自然的。
如果在我养孩子之前有专业的老师教我,我可能不会因为怕身材走样第六个月就给孩子断了母乳,那个时候我家宝宝不吃奶粉,倔的很即使饿了他快两天他也不吃奶粉。
如果在我养孩子之前有专业的老师教我,我可能会在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就给他买一个防落床蚊帐,这样也不至于宝宝屡次睡觉都从床上摔下来。
如果我在养孩子之前有专业的老师教我,我可能不会在他一生病的时候就给他吃药,虽然好的快但自身没什抵抗力。要是提前多做一些预防措施,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生病。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的细节,都是在养孩子之后才知道的,事情发生之后才开始后悔的。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将那篇文章看完了,我想试一下,当下手机和他好好相处一下。
“小铭,谁回来了呀?”
“妈妈!妈妈你吃饭没有?”
“没呢,你咧吃饭没有,有没有和爷爷奶奶吵架?”
“没有!”
文章里有提到“123”的正确陪伴孩子的方法,1是专注,2是20分钟,3是三件事,在这二十分钟里好好的陪孩子做三件事。
我家宝宝虽然才两岁半不到,但嘴巴特利索什么都能说,比如说我给他买的电子识人图,喇叭里念哪一个人的名字,他都能准确的找到那个人在的位置。
每次选好了都会笑着看着我,似乎再说妈妈你看我好厉害的!
“小铭真棒!么么哒!”
因为我喜欢画画喜欢在纸上图图写写,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纸上这字了。
“小铭,你这个写的什么呀?”
“写的1。”
我的吗呀这哪里是1啊明明是7好不好,他的手不稳笔也拿不好,“乖儿子来,妈妈也写个1好不好?”
“恩!只能写一个这是我的本子。”
“行!”
孩子的童言有时候不必太当真,当他需要你相信的以后一定要相信他,比如妈妈你不要走我想和你玩。比如说我再也不和妈妈玩了,当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不会去当真,但是我会跟他交流,问他为什么不跟我玩了。
我和老公住在镇上的新房里,离上班的地方很近,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小铭和爷爷奶奶住在10里远的村里,只有每天下班的时候才回去和他玩。
刚开始的时候他不习惯这种分离,但不到一个星期就习惯了,我觉得是我遵守了信用,说好了明天会回来看他就一定会回来。
他也知道爸爸妈妈没有骗他,所以他对我们晚上要走这件事已经没有那么反抗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就像是氧气一样,氧气足与氧气稀薄之间的差异不用我举例想必大家也清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机会,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在教育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且行且珍惜,致自己。
无戒365天日更写作训练营第29天。
网友评论